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体清文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体清文鉴

分类:【传统文化】

《御制五体清文鉴》的简称。清代官修满、藏、蒙、维、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书。以《增订清文鉴》为基础作多次修订增补, 约成书于乾隆末年(1795)。现存精写本。民族出版社曾于1957年影印出版。共六函三十六册。收词一万八千余条,按卷、部、类、则编排。全书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因藏文正字法与读音存有差别, 故藏文注有满文切音和对音,维吾尔文也注满文对音。其内容丰富,篇幅浩瀚,为中国少数民族辞书史上的巨著。具有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中维吾尔文部分则为清代珍贵文献。

是一部有满、藏、蒙、维、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书。成书于18世纪的清乾隆年间。全书共六函36卷(其中正编32卷,补编4卷),共计2563叶,5066面(其中目录索引93面、正编4540面、补编433面)。每函6卷,每卷的页数不等。卷面用黄缎包封并用满、藏、蒙、维、汉五种文字竖行标明有卷数。如第十三卷,内用宣纸墨笔抄写。书长34.1厘米,宽15.6厘米,边框朱红色,骑缝处有满文书名及汉文类名、页码。每卷前面有分目录,但全书没有总目。该辞书共收录词18000余条,分天部、地部、君部等48部,部下面分类,共分类291个,类下面分则。正文每面4个词条,每个词条有8项内容(均自上而下竖行表示),每项内容占一行,最上面一行均为满文,第二行是藏文译义,第三行是藏文的满文切音,第四行是藏文的满文对音,第五行是蒙文译义,第六行是维吾尔文译义,第七行是维吾尔的满文对音最下面一行是汉文译义。五体清文鉴的编写是遵乾隆旨意对康熙时编的清文鉴做了大量增删完成的两体(满、汉)清文鉴(乾隆36年,1771年编完,1773年完成刻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具体成书年代和参加编写人员未有记载。该辞书内容丰富,但一直未刊印出版,只有几部手抄本,现有三部,一部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院,两部存故宫博物院。1957年8月北京民族出版社影印出版了辞书。并把每卷的分目编成总目置于书首,去除原本每类间的两空白页和骑缝上的字,重描了边框,加上了阿拉伯数字页码,加了出版说明和后记,缩成16开本,分装成了三册,其他未加改动,基本保持了原状。

《御制五体清文鉴》的简称。清代官修满、藏、蒙古、维吾尔、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书。该书是在《清文鉴》的基础上修定而成。《清文鉴》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开始编纂,经过35年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完成,分280类,1.2万余条,附有总纲,即按字母排列的索引。于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蒙古文,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完成,所收词汇与清文鉴相同,这就是《满蒙文鉴》。乾隆帝时又对《清文鉴》做了较大的增删,增加新词4700条,共计近1.8万条,并把全部词汇译成了汉文,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完成,称为《增订清文鉴》,即《两体清文鉴》。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又完成了《三体清文鉴》,它正式的名称为《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四体清文鉴》增加了藏文,为满、藏、蒙古、汉四种文字,词目的编排顺序、词条数目与《两体清文鉴》相同。在乾隆末年编成了《五体清文鉴》。因藏文正字法与读音存在差别,故藏文注有满文的切音和对音。维吾尔文亦注满文对音,编成后未刊行于世。解放后,1957年民族出版社影印出版。共六函三十六册,收词近1.8万条,按卷、部、类、则编排,全书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上、中、下三册。该书内容丰富,为中国少数民族辞书史上的巨著。具有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书名。全称《御制五体清文鉴》。民族出版社1957年10月编印,16开,4973页。清代官修满、藏、蒙古、维、汉五种文字对照的分类辞书。以《增订清文鉴》为基础作多次修订增补,约成书于乾隆末年(1759)。现存精写本。本书即为精写本之影印版。原书共六函三十六册。收词18000余条,按卷、部、类、则编排。全文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因藏文正字法与读音存在差别,故藏文注有满文切音和对音,维吾尔文也注满文对音。其内容丰富、篇幅浩繁,为中国少数民族辞书史上之巨著,皆具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研究满、藏、蒙古、维吾尔四个民族的重要资料。其中维吾尔文部分则为清代珍贵文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8 22: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