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凤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凤楼分类:【传统文化】 原在丽江县城西北11公里的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被迁入城内黑龙潭畔。五凤楼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熹宗赐藏经一部,即收藏于五凤楼内。清咸同年间毁于兵火,现存建筑是光绪八年(1882年)喇嘛僧重建的。此楼为三重檐多角攒尖顶式木结构建筑,第一、二、三层分别有八、十二、四个飞檐,从楼的四角望去,每个角都有五凤首,似五只凤凰婷婷玉立,故得名。楼内天花板上绘画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芝山福国寺留下过他的足迹。五凤楼造型特殊,结构巧妙,飞檐斗拱,油漆彩绘,金碧辉煌,它具有汉、藏、纳西等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颇有特色的一座古代建筑。 文物建筑景点。又名法云阁。原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西北的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县城北黑龙潭畔。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清同治年间毁于兵战,光绪八年(1882年)喇嘛僧重修。为三重多角木结构建筑,高17米,一、二、三层分别有八、十二、四个飞檐角,象五只凤凰亭亭玉立,故名五凤楼。楼内天花板彩绘太极图、龙凤呈祥等图案。楼内过去收藏有明熹宗(1621-1627年在位)所赐藏经一部。该楼是纳西、藏、汉等族工匠合作共建的艺术佳作,是纳西族地区的著名景观。 是一种府第式的土楼住宅,与圆楼、方楼的造型风格不同,闽南称“大屋厦”。“五凤”之名出于《小学绀珠》,原为东、西、南、北、中五方配五色所引申的五行意义。以“五凤”名宅,寓意四方与中央相应。五凤楼主要集中于闽西一带。其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布局突出中轴中心,讲究左右均衡对称,前低后高,主次有序;以三堂屋形式组合楼房。最常见的五凤楼是三堂二横式,也有三堂一横、四横、六横的。三堂二横式的五凤楼其构造特点是从轴线上依次横排三幢楼房,间隔天井,天井两边是厢房,三堂楼房连接成一个“曰”字形。前座楼设前厅,中座楼设中厅,或称“大厅”,后座为主楼,称“正堂”。其独特之处是厅堂皆为敞厅,面向天井且与天井相连,厅的边缘便是天井的边缘,中间无任何隔离,厅堂与天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座三堂二横式五凤楼,共有5个天井和9个厅堂。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及3个厅堂,中轴线上的建筑就是天井与敞厅,因此可从大门一望到底。五凤楼一般有30间左右的房间,另有厨房和杂物间等,一座楼一般可住10余户人家100余人。由于五凤楼的主人大多数为达官贵人或巨贾商人,因此大多讲究装饰和气派,雕梁画栋,十分精致。屋脊往往饰以朱雀、孔雀、凤凰等祥瑞鸟兽及各种花草图案。门外多有守门石狮,中厅天井踏阶两端亦有一对小石狮,显得富丽堂皇。五凤楼的典型佳作是永定县高陂乡的大夫第。此楼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经6年始成。后座主楼为4层楼,高11.4米,中座3层楼,高9.5米,前座2层楼,高5.6米,前低后高,错落有致。楼东西宽19.8米,南北长53.15米,全楼面积3000平方米,大小厅25个,房间118间,厅内支柱雕刻精致,门楼外有晒坪、鱼池等。整个群院气派不凡,轩昂宏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