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五言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五言诗分类:【传统文化】 诗体名。由五字句构成诗篇之一种诗体。五言诗发端于民间,晋代杨泉《物理论》所载秦时民歌为五言四句。汉乐府民歌中五言已很多。文人写作五言诗最早者为东汉班固,作有《咏史》。此后,作者渐多,如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赵壹《疾邪诗》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则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艺术成就,被称誉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建安时代,为五言诗之兴盛时期。历经六朝,至唐代有更大的发展,有五古、五律、五绝等形式,遂成为古典诗歌主要体式之一,并沿用至今。 诗体名。指全篇每句五言或以五言为主的诗。它产生于汉代,首先在民间歌谣中出现,西汉乐府民歌中的《铙歌十八曲》中五言句已占有相当比例,至东汉,乐府民歌中完整的、成熟的五言诗已出现不少,如《陌上桑》、《上山采靡芫》、《十五从军征》、《江南》等等。五言诗在民间的流行及其在语言表现力方面的优越性逐渐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们开始学习、仿作。最早将五言诗引入文坛的是班固和应亨,班固有五言《咏史》一首,应亨有五言《赠四王冠》一首,这两首诗艺术成就不高,反映出文人对这种新诗体的运用尚处于学步阶段。东汉后期,文人创作五言诗逐渐普遍,艺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产生了像《古诗十九首》这样的杰出作品,从此,五言诗取代四言诗,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汉末魏晋六朝是五言诗的兴盛阶段,钟嵘《诗品序》认为五言诗优于四言诗,“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近体诗兴起之后,五言诗又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五言排律之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