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重唯识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五重唯识观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唯识宗的观法,略称“五重唯识”。据窥基《大乘法范义林章》所论:(1)遣虚存实识。是说观有情众生的遍计所执自性为妄情臆造,无体无用,叫作“遣虚”。观依他起自性,乃因缘所生法有事实体用,是后得智之境,观圆成实自性乃诸法之理,是根本智之境,二者都不离识而应该留存。这就叫“存实”。这是唯识观的初步。(2)舍滥留纯识。以上虽观诸法之理不离内识,但内识又分“境”(相分)、“心”(见分)。内“境”与外“境”相滥,因此应该舍境从心,舍滥以存纯。这样的只观唯识,为第二步。(3)舍末归本识。相、见二分都是识体所起,为末,识体为本,因此应该舍末而归本识。这种但观识体为第三步。(4)隐劣显胜识。心王起时必然有心所诸法随之而起,心王胜于心所,心所劣于心王,但观胜心王而隐劣心所,为第四步。(5)遣相证性识。心王犹属识相,应遣相而证唯识性,得圆成实之真。这是唯识观最究竟阶段,即第五步。五步完成就是“转识成智”,这为唯识宗的独特观法。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