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交泰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交泰殿分类:【传统文化】 北京紫禁城内宫殿,为内廷中殿。位乾清宫北面、坤宁宫南面,殿旁有东西两庑,东出是景和门,西出是隆福门。清乾隆帝《交泰殿铭》记: “殿名交泰,象取天地”。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建成,原名省躬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名交泰殿。万历二十六年(1598)重修。据《芜史》记载,明代此殿为皇后所居。清顺治十二年 (1655) 重修内宫,交泰殿重被整修。嘉庆二年 (1797) 该殿因火灾被毁,次年重建而成。1919年溥仪大婚前又重修。交泰殿黄琉璃瓦攒尖鎏金宝顶,方形。制如中和殿,惟四周没有走廊。殿中设宝座,前悬乾隆帝摹康熙笔匾额“无为”,宝座之后的屏风上有乾隆帝御书 《交泰殿铭》。两楹对联“恒久咸和,迓天麻而滋至; 关雎麟趾,立王化之始基。” 宝座东侧有铜壶滴漏、西侧有大自鸣钟。屋顶正中是斗八藻井。乾隆十三年(1748),将代表皇权的25颗宝玺收藏于此。同年九月上谕内阁: “国朝宝玺,朕依次排定,其数二十有五,印文向兼清、汉。汉文皆用篆体,清文则有专用篆体者,亦有即用本字者。” ( 《清高宗纯皇帝圣训》) 清代册封皇后,授皇后册、宝的仪式和皇后诞辰礼以及每年冬至、元旦、千秋节向皇后的祝贺均在此举行。每年农历三月皇后要去先农坛举行亲蚕仪式,前一天于此殿阅礼筐、勾等养蚕工具的准备情况。 交泰殿 位于故宫北部,乾清宫北。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初建于明代,现在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平面呈方形,单檐四角攒尖、渗金圆顶。殿后檐明间金柱北侧设板屏,书刻乾隆帝《交泰殿铭》,上悬康熙帝书题“无为”匾,前设皇后宝座。左立铜壶滴漏,右立自鸣钟。明代曾为皇后寝宫。清代封皇后,授皇后册、宝的仪式,以及皇后诞辰礼,均在此举行。皇后千秋节在此受庆贺礼。每年春季皇后行躬桑礼,前一日在此检视采桑具(钩、筐)。顺治帝所立“内官不许干预政事”铁牌曾立于此殿。乾隆年间将二十五颗宝玺贮藏于此。 交泰殿在故宫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建于明代,1798年重建。清代封皇后,授皇后“册”、“宝”的仪式和皇后诞辰礼都在此举行。乾隆十三年(1748年),代表封建皇权的二十五颗“宝玺”收藏于此。 宝玺象征皇帝的权威,是发号施令的凭证。其质地有金、有玉、有檀香木,形制有纽式,有交龙、蹲龙、盘龙,大的印章有19.2厘米见方,小的每边长6.8厘米。清初的宝玺有29方,后达到39方之多。因管理混乱,有些假的也充其内,故使乾隆皇帝很不满意。他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对这39方印章重新鉴别,选定其中25方为国宝,“详定位置”贮于交泰殿内。对于每一方印章的应用范围都有明确规定,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大臣的任命、民族、外交、征伐、祭祀、赏赐等各个方面。乾隆帝为什么将宝玺定为25个?因为乾隆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王朝能永久地坐稳江山,大清究竟可延续几代,实在难以预料。但他还是祷告上天保佑他大清王朝。二十五之数是取意于《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他将宝玺的数字定为二十五就是借《周易》所记,祈求上苍,保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但清朝传了十代就灭亡了,这是相信天命的乾隆皇帝所没有料到的。 清高宗(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历,清代皇帝,年号乾隆。1736-1795年在位。他在位时完成了《明史》等书的编纂,后又编成《四库全书》。在位期间,六次南巡。后期任用和?,大长贪污之风,政治极度腐败。晚年时,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