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亲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亲迎

分类:【传统文化】

俗称“迎亲”。旧时各地婚俗之一。古代,汉族婚礼“六礼”之六。举行成婚典礼之日,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起源甚古。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纳妃后》:“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周代仪式见于《仪礼?士昏礼》,大致是:亲迎之日(多在夜间),新郎穿黑色礼服,乘黑漆车子,前面有人执烛前导,后面有从车,一起至女家。新娘父亲亲自出门把新婿与男方宾客迎进家门。新郎捧雁揖让升堂,行叩拜礼。梳妆整齐、头蒙盖巾的新娘随出至车前,聆听父母训戒毕,新郎亲自将车上的绳索交给新娘(即“授绥”),并引其上车。先由新郎象征性地亲自驾车(让车轮转三圈),然后由车夫驾驭,女家有送亲者跟从。临至男家门前,新郎先乘车入门。当新娘一行到达后,由新郎将新娘接进家门。入宅后行“拜堂”、“合卺”等礼。《公羊传》谓天子至庶人皆有亲迎之礼,《左传》则称天子无亲迎。汉高祖时皇太子纳妃,叔孙通制礼,从《左传》以为天子无亲迎,后世帝王概无亲迎。隋唐以后,皇太子需行亲迎礼。宋代以降,迎新娘多用轿,新郎则坐轿或骑马。轿用红绿绸扎彩,故称花轿。轿前有媒灯、绫旗、吹鼓手等。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载,亲迎之礼还有挂帐、催妆、起担子、撒谷豆、踏席、跨马鞍、牵红、坐富贵、撒帐、饮交杯酒等俗,以驱恶祛邪、祈求吉祥。明清两代仍袭此俗。至民国时期,虽仍有亲迎之礼,但大多具名帖,请媒人代迎,间或亦有以小叔代迎者。新娘冠帔登轿,由尊长或兄弟抱上轿,母亲及其他女眷哭而送之,有亲兄弟伴送至男家,亦有男女双方以亲友迎送于中途者。亲迎礼因时因地而有异,如江南水乡多以船载轿迎娶新娘。现代迎娶普遍用自行车、小轿车,仪式也繁简不一颇多变化。

又称“迎亲”。古代婚姻六礼之一。即新郎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礼仪。它起源很早,到周代形成定制,周以后历代均有亲迎之礼,仪式隆重而繁杂,具体仪式因地区、民族不同而异,一般有挂账、催妆、起担子、撒谷豆、踏席、跨鞍、牵红、坐富贵、撒帐、饮交杯酒等。这种礼仪一直到现在仍在我国民间流行,不过仪式没有过去繁杂,形式多有改革。

中国古代婚礼“六礼”之一。举行成婚典礼的当天,新郎奉主婚人之命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上古时代亲迎在黄昏时分,具体仪节大致是:亲迎之时,新郎身着黑色礼服,乘黑漆车子,前面有人执烛前导,后面有从车,一起至女家。新娘父亲亲自出门把女婿和男家宾客迎进家门。新郎将礼物雁奉上,行礼而出。妆梳整齐、头蒙盖巾的新娘随至车前,新郎亲自将车上的索子 (绥) 授给她,引她上车。先由新郎亲自驾车,然后由专门驾车人代替,一同上路,女家有送行的人跟从。至男家门前,新郎先乘车入门。等新娘一行到达后,由新郎将新娘接进家门,入宅行“合卺”等礼。亲迎所用礼品,据《周礼?地官》载: “诸侯以履二两,加琮。士大夫以履二两,加束修。庶,以履。”《说苑?修文篇》解释: “以履意者,新妇入门为践履之始,故独重之,当女临登舆,其母即以此履履女。” 《春秋公羊传》谓自天子至庶人都有亲迎,《春秋左传》认为天子至尊,无亲迎。汉高祖时皇太子纳妃,叔孙通制礼,从《春秋左传》,定为天子无亲迎。后世帝王概无亲迎,隋唐以后,皇太子婚行亲迎礼。宋代之后,迎新娘多用轿,新郎坐轿或骑马。轿用红绿绸扎彩,称花轿。轿前有媒灯、绫旗、吹鼓手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