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口与行政区划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口与行政区划

分类:【地域文化】

中国任何一个民族,作为历史的存在,沿着自己的道路越过千山万水,数千年来,悠悠忽忽,到了今天,在中国境内成为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自然都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发生、发展及活动于整个历史舞台的过程,各具特色。就像棋子在棋盘上活动一般,进进退退,周旋揖让,兵戎交征,货畜相贸,构成中国历史灿烂光辉的图景。

藏族,长期以来生活在青、康、藏高原之上,巍巍雪山、茫茫草原、密密森林,浩浩大江,是藏族人民广阔的生活场所。我们可以从藏族居住、生息的青康藏高原的各个自治地方来作扼要叙述。

1950年5月6日,全国刚解放不久最早成立了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这是1949年10月建国半年多来成立的藏族地区第一个自治政府,其影响非常重大和深远。因为在1000多年的文字记载的藏族历史上,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这还是第一次。远在唐朝,吐蕃王朝固然有其辉煌的历史,但那只是奴隶主的军事部落的联盟政权。奴隶主相互之间的欢歌和悲鸣,兵戎相见或杯酒欢欣与人民大众、奴隶们没有多少相关之处。元代以后,农奴制的政权同样是劳动者的牢狱,剥削者的天堂,人们可以从以农奴主意志为中心颁布的法律《十六法》和《铁虎年法规》等法令中嗅出血腥的气味。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成立,实际上是继承了红军长征经过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时成立的《博巴自治政府》的优良传统,而且把它具体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了。这一新飞出的乳燕带来了藏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春天,在这县一级的自治政府里真正初步实现了有史以来人们朝思暮想的政治原则:

(一)它体现了各民族互相尊重的原则;

(二)它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三)它高举起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的原则;

(四)它实行的是按照民族自己的意愿,自己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原则;

(五)它还标明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六)它标志着国内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这六大原则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成立会上得到全体代表的赞同,难怪这一壮举在藏族各地传扬开了。

接着在其他藏区亦逐渐成立了自治机关。请看下表:

以上所列,区级自治地方1个,州级自治地方10个、县级自治地方2个。到了1965年,整个藏族地区就全部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可以说是藏族历史翻开了最新的一页。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有拉萨市和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和阿里6个行署辖76个县,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东界金沙江、南抵外喜玛拉雅山,西屏喀拉昆仑和喜玛拉雅山,北方矗立着昆仑山和唐古拉山。按自然景观的习惯称之为“雪域”(gangs-ljongs),就是在这一自治区内,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已通过和颁布了政权建设、社会民法发展、婚姻、教育、语言文字、司法、森林、草原、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等20余个地方法规和单行条例。

藏族居民人口状况:

西藏自治区的人口也在逐年上升,有几个数字,列表说明如下:

从以上调查数字中可以看出,1953年全国人口第一次普查时,仅有西藏地方政府申报的数字。到了1990年7月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数字表明,藏人口已净增了100万。也就是说,经过37年的时光,西藏藏族人口翻了一番。在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的藏区人口,也有同样幅度的增长。1990年7月的人口普查中,全国藏族人口为4593330人,在全国各少数民族中占第9位。

我们还是以西藏自治区的藏族人口为例看看,1990年调查了几个十分有意义的数字:

性别比例:

男性:1098694人 占总人口50.03%。

女性:1097316人 占总人口的49.97%。

男女比例为100.13:100大致平衡。

民族构成:在西藏自治区共有38个民族,汉族共有81217人。占总人口的3.9%。其他民族共为18447人,占人口的0.89%。其中若与1982年的普查数字比较一下,可以发现,8年之间藏族人口增加了309802人,增长率为17.34%。汉族人口减少了10503人,下降了11.45%(主要是由于内调离藏的干部及家属)。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4382人。增长率为30.56%。

文化程度:在全区人口中,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610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46590人;初中文化程度的408384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西藏自治区每1万人中有大学文化程度者57人,高中文化程度者212人;初中文化程度者381人,小学文化程度者每万人中有1860人。

实际情况是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口的44.43%。还是相当惊人的。提高文化、发展教育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在1949年以前,藏区的文化、教育基本上是由寺庙和僧侣承担,神学教育构成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除输送一些青年到僧侣队伍中充实寺庙管理人才以外,很难指望能把文化发展到某个水平。1949年以后,虽然兴办了若干学校,但也是举步艰难。以拉萨第一小学的前身“色兴学校”为例,成立时以“国家”的名义聘请达赖喇嘛的经师赤江活佛为校长,配备了若干专家,由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教授的李安宅先生担任教导主任,用各种优待条件招藏族少年入学,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1959年以后,掣肘的情况少了,逐步兴办了各级各类学校,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医学院、民族学院和各地区高中、初中蓬蓬勃勃发展起来。近十年来,藏族中已培养了博士1名、硕士几十名、大学生更是人才辈出。人口素质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在自治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可以看到今后发展的前景,原来寺庙承担的文化、教育的任务,当然随着政教合一制度的瓦解而自然结束。僧侣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转折,在拉萨、塔尔寺、拉卜楞寺、德格等几个佛教中心地方,新设立的佛教学院以及北京由十世班禅大师生前主办的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都是新型的佛教院校,除了佛学课程以外,都设有文化课程,积极来培养宗教管理和研究人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