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口数量变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人口数量变化分类:【地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人口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1953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661万人;1964年7月1日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839万人;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1339万人: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国壮族人口1549万人。1953年至1990年的37年间,全国壮族人口增加了888万人,增长134.34%,平均每年增加2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2.33%。壮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53年占全国总人口的1.14%,1964年占1.21%,1982年占1.33%,1990年占1.37%。1990年同1953年相比,壮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壮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则呈下降趋势,1953年占18.20%,1964年占21%,1982年占19.90%,1990年占16.98%。1990年同1964年相比,壮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02个百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壮族人口的变化如下: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为649.69万人,196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774.86万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1233.08万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415.42万人。1953年至1990年,广西壮族人口增加了765.73万人,增长117.86%;平均每年增加20.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12%。广西壮族人口增长速度略低于全国壮族人口增长速度,故广西壮族人口占全国壮族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953年占98.29%,1964年占92.36%,1982年占92.15%,1990年占91.38%。1990年同1953年相比,广西壮族人口占全国壮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91个百分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