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仆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仆射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义即主任或领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zōu邹,掌马及驾车之官)、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后其他仆射渐废,仅存尚书仆射。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东汉尚书台为皇帝机要秘书处,长官为尚书令,其副手称尚书仆射,职权渐重。南北朝尚书省置左右仆射各一人,虽为副职,但与尚书令共同执政,并称“朝端”或“端右”。隋代行三省制,尚书左右仆射仍为尚书令之副。唐代因太宗曾任尚书令,不设此职,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尚书省正副长官。宋代神宗改革官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之职,与尚书省本职无涉。徽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又更名为左右丞相。宋以后废。参见“尚书省”。 官名。①秦代始置。仆射是根据所主管的事务作称号,意思是其中的首长。一说古代重视武臣,以善射者主管,称“主射”,取其领事之意,亦称“仆射”。《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仆射,秦官,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之。军屯吏、驺、宰、永巷皆有,取其领事之号。”注引孟康曰:“皆有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也。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永巷则曰永巷仆射。”秦汉时常置此以称诸官之长。《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仆射周青臣。汉代同书郎中令属下有谒者仆射、期门仆射。汉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初置尚书五人,以其中一人为仆射,主封门掌授廪假钱谷。东汉起尚书仆射职权开始上升,成为尚书台的副长官,尚书令不在,则奏下众事。其章服并同于令。至汉末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始分置左、右仆射。魏晋以后,尚书令、仆射同为宰相之任,有“朝端”、“朝右”等称呼。此时仆射之职废置不常,凡置一员则称尚书仆射,置二员则称左、右仆射。尚书令缺,则以左仆射为省主。唐代因李世民曾任尚书令,遂不设尚书令,而以左、右尚书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初期与中书令、侍中同为宰相,中宗以后,非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即不为宰相。宋代左、右仆射与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之任,神宗元丰改制后,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侍中,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职事;政和中,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靖康起,复称左、右仆射;乾道八年(1172年)废左、右仆射而置左、右丞相,仆射之名遂废。②清末太平天国时,东、北、翼王府的属官,由童子充任,掌诸王服食起居。其东殿(王府)仆射以左一、右二编次,左单右双,至东殿右三十二仆射,计三十二员,职同检点。北、翼王殿(府)仆射编次与东殿同,各十六员,职同指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