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从吉古吉古谈将乐婚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从吉古吉古谈将乐婚俗

分类:【风俗文化】

“吉古吉古”在将乐就是结婚的代用词。

福建将乐县乡下人的婚俗,承袭《仪礼》中记述的结婚方式进行。男女青年相亲同意后,父母将两家子女的出生年、月、日报给算命先生卜卦。生辰八字对得上,这门亲事就算有眉目了。双方家里就要进行协商签订彩礼聘金等,准备结婚。

婚期,人们都会用大红纸剪成红双“?字,分别把它贴在新房门上、窗口、床头。这“?字,把它分解开就是“吉古吉古”四个字,把它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字,取“叽咕叽咕”的谐音,表示小两口在床头亲热地说悄悄话,象征着夫妻的恩爱和婚后办事有商量。将乐人还别出心裁地把剪好的大红“?”字,倒贴在床头右边的天花板上,使新婚夫妻躺在床头上便可看到它,就开始“叽咕叽咕”了。

将乐婚俗,男方选定了结婚吉日,喜报给女方叫“报日子”。女方就要做好“归门”的准备,等女方出嫁头一天上午,男方请亲朋好友提着马灯,挑着鸡、鸭、鱼、肉、海鲜、酒类等食品给女方,并分层装满聘礼的“盒担”到女家。然后由女方家里人陪伴挑担人饮酒、吃粉干蛋,图两家喜事顺利。此时,女方母亲拿出内装四个红蛋、红枣、花生、桂圆、钱币的新尿桶。借以“早生子”夫妻团圆的谐音。又在木箱中放四块银元分放四角处。“银”将乐方言叫“人”,说有银又有人,及其他之类的嫁妆、生活用品、衣服布料等。待挑担人到“行嫁”起程时挑走。

成婚吉期这天,男家用彩舆、鼓乐迎娶新娘。接亲队伍一路吹奏着唢呐,敲着铜锣,放着鞭炮迎亲,其中还有拿火把的二人,抬花轿的四人,挑礼物的一人,提灯笼的一男一女小孩。当路过神亭、村口、大树下或大山谷时要放神炮,吹奏“将军令”的曲子以驱赶神鬼令其让路,保佑新娘平安于归。

迎亲队伍到女家的堂厅时,隔壁邻居立即把灶火烧旺,男家伴娘到各户借火点烛,意为“借火种”和邻里和睦共处。“新娘”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不能出门,要躺在床上,新郎来后要端一碗冰糖水给她喝,一是表示夫妻恩爱;二是做新娘的这天不能在娘家吃东西,怕把财气给带走,只能饿着肚子坚持到晚上在夫家才能美食一餐。

新郎在迎亲这天最大,他能和皇帝相比,穿着新袍,戴着暖帽,披上红挂彩,由喜傧扶上厅堂的大位,上铺红毡。桌上大红蜡烛照亮着新郎,新郎坐好,鞭炮鸣放,左边舅公,右边舅舅,内兄等陪坐,再以主要亲戚辈分大小一一排列。

新郎虽坐首席,却不宜乱动,要彬彬有礼,菜均由陪伴人挟给他吃,其宴席中有一道海参菜,内中藏一对鸽蛋(称太平蛋),这是专门给新郎吃的,寓意新郎像鸽子一样灵活聪明能干,夫妻恩爱团结向上,新郎吃到太平蛋。鞭炮响,有许多俏丽漂亮的姑娘们围上来把新郎的鞋子抢走,换取喜糖红包后,再拿新鞋给新郎更换。随后丈母娘将事先准备好的毡子拿出,带上新婚夫妻去各桌认长辈亲。新婚夫妻向长辈叩头,长辈给新郎送红包。

直至傍晚,出嫁时辰已到,新娘出闺门踩着米筛,穿上红衣、红裤,头上蒙着红绸布,身背铜镜,戴上银首饰“哭嫁”(一般为四句顺口押韵词句),表示对父母的难舍之情。其哭内容有:

祝愿父母保重身体的,愿兄妹团结尊重家长的,有哭嘱至亲常来往的,有哭嘱家中有说有笑重商量等等。

这时铜锣一响,由舅舅把新娘抱上花轿,弟弟上锁。带着送嫁的小弟或侄子到男方做小舅子。接亲队伍吹奏着“一枝花”、“双贵子”的小调随着童男、童女提着灯笼顺着山间小路行进。

新娘轿子直达男家大门前时,男家早就在门口左右点燃两堆松枝,待新娘一跨进大门,男方亲友就往火堆撒盐,意为“延子延孙,人丁兴旺。”随后夫妻拜堂、拜天地、拜祖宗、拜灶神,夫妻双拜后入新房。这时舅公开箱、悬灯,孩子们则往新娘带来的新尿桶中去抢里面的红蛋、红枣、花生、桂圆等。

炮响报佳音,由新郎最好朋友主持婚礼,口述挂喜(方言贺喜之意)。

朋友闹洞房,夫妻俩到老。

百世结姻缘,苦甜也情愿。

再由新郎新娘对话:

新娘:叫声亲哥哥,

新郎:叫声亲妹妹。

新娘:今年咱结婚,

新郎:明年生宝儿。

闹洞房,喝喜茶,吃喜糖,众亲谈笑以尽余兴,至到人群散尽,这时伴娘选一对童男童女在新娘的尿桶里撒尿,喻明年新娘能早生儿育女。

新婚夫妇这时,两人共吃一只鸡,一对红蛋,饮合欢酒,吃长寿面,鸡必须要吃头吃尾,表示夫妻双双白头偕老,有头有尾。

男女双方喜结良缘,新婚夫妻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的大“?”字就开始“吉古吉古”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