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从平城之围到昭君出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从平城之围到昭君出塞分类:【地域文化】 西汉立国之初,即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前201年),为了捍卫北边,抵御匈奴,就封宜信侯刘喜(刘邦之兄)为代王,以云中、雁门、代郡53县为代国。又迁以“材武”著称的韩王信至太原,以太原郡31县为韩国,都晋阳(今太原市)。韩王信大概是对刘邦迁他的封国心怀不满,意欲靠近匈奴,有所倚仗,增加自己的独立性,故编造了一个很好的理由,上书刘邦说:“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今朔州市)。(《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匈奴当时经常入境抄掠,也是实际情况,所以刘邦答允了韩王信的请求,让他把国都往北移动了约300里。当年秋天,冒顿单于率众围困韩王信。韩王信几次派使者到匈奴军中,寻求和解的途径。汉朝廷一面派兵救援,一面对韩王信与匈奴建立联系有所怀疑,恐他背叛汉朝,投靠匈奴,派人谴责他与匈奴联系的行为。韩王信大为恐惧,公开投降了匈奴,并回锋南向,进攻太原郡,成为匈奴的一支武装。冒顿单于利用这个时机,引兵越过勾注山(今代县附近),进逼晋阳。 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率兵于铜硖(今沁县南)战败韩王信。又至晋阳击退匈奴,乘胜追击,因天寒而止。后使人侦察匈奴虚实,冒顿单于故意示弱,刘邦遂发兵32万,越过勾注山,进击匈奴。刘邦到达平城(今大同市),大军还未齐集,就被冒顿单于率精兵40万,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台。刘邦被围7日,内外不通,粮饷不继。后用陈平秘计,贿赂匈奴阏氏,冒顿单于解围一角,才逃回平城。史称“平城之围”。代王刘喜也因为抵挡不住匈奴进攻,弃国逃归。 此时正值匈奴强盛,而汉朝廷的中央集权尚未巩固,地方割据势力时有抬头,加之秦末战乱频仍,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残破,实在无法与匈奴一决雌雄。所以,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和亲即汉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每年送给匈奴一定数量的絮、缯、酒、米、食物,在名义上汉与匈奴两家约为兄弟,匈奴答应不再进犯汉边。从此,和亲成为西汉前期始终奉行不渝的政策,至武帝即位初年,均遵守与匈奴的约定,除岁给匈奴各种物品外,在惠帝、文帝、景帝时都遣宗室女为公主远嫁单于,即便是匈奴出言不逊或出兵犯边,汉朝也尽力维持和亲政策。 由于和亲政策的实施,汉与匈奴的和平交往很频繁,两个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很大发展。汉武帝即位以后,还是“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史记?匈奴列传》)。几十年相安无事,特别是汉朝委屈求全,造成两族亲善的气氛。但这时的汉朝,经济力量已很强大,长期休养生息使农业生产大为发展,因而府库充实,国用丰饶;加之政治上的异己力量被消灭殆尽,异姓诸侯王全部去除,同姓诸侯的尾大不掉局面也已扭转,适逢汉武帝又是雄才大略之主,嫁公主,奉货物给匈奴而竭力维护的和亲关系,已无法持续下去了。 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衅端又是在山西境内挑起。当时利用两族之间的经常进行的贸易活动,汉使马邑人聂翁壹私自出塞与匈奴交易,诈称愿为内应,帮匈奴攻占马邑。单于贪图马邑财物率10万骑兵进入武州塞(今左云至大同一带)。汉兵30万早已埋伏在马邑旁,欲出其不意,围歼入塞的匈奴骑兵。然而事机不密,为单于觉察,引军退还。从此,战端再启,和亲决裂。不过,边塞的关市还未撤除,经济上的往来仍在进行。以后,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数次出击,“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匈奴传》),山西北部边境上的匈奴都退至大漠以北,很长时期内再无民族冲突。 其后匈奴内部分裂,无暇南顾。昭帝时,呼韩邪单于降汉称臣。元帝时,又将宫人王昭君(名嫱)嫁于单于,号为宁胡阏氏。不但恢复了汉初的和亲关系,汉与匈奴更无些小冲突,史称“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汉书?匈奴传》)直到王莽篡权,好大喜功,妄图进一步臣服匈奴,使得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边境上战事不断,山西北部地区又遭涂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