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仙游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仙游寺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因建在隋代仙游宫遗址上,故名“仙游寺”。据载,隋文帝杨坚常来这里避暑,五代时李升绘有《隋皇避暑宫图》。唐代咸通元年(860年)改为三寺。一寺废驰无存,现留二寺,分隔在黑水南北两岸。南岸为仙游寺,通称南寺,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一度改为普缘禅寺,清代重修,现存正殿五间,内有泥塑、铜铸和木刻佛像多尊。殿前后有大小古塔四座。黑水北岸为中兴寺,通称北寺,有殿宇二十余间。正殿东南面大房三间,传为苏东坡读书处。寺东有“玉女洞”,洞内飞泉,名“玉女泉”,传说是秦穆公女弄玉吹萧引凤的地方。南、北寺之间有“黑水潭”,又称“五龙潭”,宽约二丈,深不可涉。仙游寺四山环抱,一水中流,风景名胜很多,如“斜阳晓照”、“狮山象岭”、“九峰叠翠”等。 位于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因建在隋代仙游宫遗址上,故名。相传隋文帝杨坚常来此避暑,五代李?绘有《隋皇避暑宫图》。唐咸通元年(860)改为三寺。一寺圮废,现存二寺,分隔在黑水南北两岸。南岸为仙游寺,通称南寺,明正统六年(1441)一度改为普缘禅寺,清代重修。现存正殿五间,内置泥塑、铜铸和木刻佛像多尊。殿前后有大小古塔四座,最大者为法王塔,高27米,底边宽8米,7层,形如锥立,层间有出檐斗拱,属唐塔形制。黑水北岸为中兴寺,通称北寺,有殿宇20余间。正殿东南面大房三间,传为苏轼读书处。寺东有“玉女洞”,洞内有“玉女泉”,传说是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处。南、北寺之间有“黑水潭”,又称“五龙潭”,宽约两丈,深不可涉,唐诗人岑参有“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之咏。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曾多次游宿于寺。公元806年腊月,他与陈鸿、王质夫同游该寺,写下千古绝唱《长恨歌》。毛泽东手书《长恨歌》诗碑已在仙游寺落成。寺周山环,一水中流,胜景很多,如斜阳晓照、狮山象岭、西山登雾、九峰叠翠、仙桥古渡、猫阪警步、炎光普照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