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令引近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令引近慢分类:【传统文化】 词乐术语。指词调的四种类别。其渊源至今尚无定论。明清词学家多据字数多少来解释其区别,但其根本区别实在于曲调的音乐结构。一般认为“令”源于唐代的酒令,唐人于酒宴上用时调小曲填词以为酒令,其体制颇短小,最短的《十六字令》仅十六字,因称小令。唐、五代、宋初文人词多为令词。“引”原是乐曲名,系乐府相和歌中的一种,如《箜篌引》、《商引》、《羽引》,亦系琴曲的一种。大曲中亦有《引》,据沈括《梦溪笔谈?乐律》载,《引》在《序》之后《歌》之前。词中的引似为此类乐曲的演化,或截取大曲中的这一部分单独演唱。或说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为“引”。宋时确有一些引用此法制成,如王安石作《千秋岁引》即取《千秋岁》旧曲展引之。“近”是“近拍”的省称。近词和引词一般都长于小令而短于慢词,故后人又称二者为“中调”。其最短的《翠华引》与《柘枝引》为24字,而最长的《迷神引》有99字。“慢”是慢曲子的简称,其声调舒缓曼长,字句也随之增加,故后人称之为“长调”。慢词唐时已有,一部分来自民间,一部分截取大曲或法曲的某一段落而形成。北宋柳永开始大量写作慢词,此后日盛。慢词一般在词调中标明“慢”字,但亦可省去,如姜夔有《长亭怨慢》,而周密、张炎径作《长亭怨》。或认为令、引、近、慢四种词调均出自大曲,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三称:“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就某些词调而言,此说确为事实,如《八声甘州》、《倒排甘州》、《甘州子》、《甘州遍》等均出于大曲《甘州》。但并不能以此概言所有词调的来源。有些引、近、慢词实由令曲增衍变化而成,如《诉衷情近》与《诉衷情》,《木兰花慢》与《木兰花》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