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村规民约规范乡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以村规民约规范乡里分类:【中国民俗】 村寨管理体制最初大多以“议事会”的形式出现。多半由村中有威望、有影响的长者组成村老会议,决定本村内外公益事务。通常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规范。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制裁手段和调解方法,有时甚至采取“神判”的方法来调解民事。现在调解的迷信手段和方法均已被淘汰,并产生了许多民主协调的好方法。 村有村约,寨有寨规。如侗族村寨的鼓楼、磨坊、榨房、水井、墓地、桥梁、放牧山、生产道路、田园、水塘、水坝等这些公共设施,需要大家献料、献力、献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料出料,共同完成。谁也不能偷懒、享清福,村寨规矩谁都得遵守,不能违反。这种传统习俗沿袭至今,又成为一种“新民俗”。比如湖南临澧县的村规民约: 要增强法纪观念,不准械斗闹事群体上访; 要遵守社会公德,不准恃强凌弱损害邻里; 要立志勤劳致富,不准游手好闲懒事生产; 要积极履行义务,不准拖欠上交躲避工日; 要学用科学技术,不准妨碍科技试验推广; 要坚持计划生育,不准计外生育早婚早育; 要团结友爱互助,不准拉帮结派见义不为; 要尊师敬老爱幼,不准遗弃虐待逃学辍学; 要爱护公共设施,不准破坏水利电力交通; 要破除封建迷信,不准参加非法宗教活动。 猛洞河一带,土家族保留着在依山傍水、竹树葱茏的坡地坎边建屋居住的习惯。大多数是同姓同族聚居,以姓氏作寨名。习惯一家一户独住一栋房子,提倡世代同堂。房屋多为木构建筑,有三柱四骑、三柱六骑、五柱四骑、五柱八骑等结构。一般布局是正屋三大间,正屋中堂为办红白喜事等大事的地方,其一头为生活区,一头为卧室。在正屋的左或右配建厢房或吊脚楼。吊脚楼上为姑娘楼,楼下是杂房。房前坪场为晒谷所用。坪场多为花岗石条嵌拼,既平整,又牢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