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以采煤业为主的矿业生产方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以采煤业为主的矿业生产方式

分类:【中国民俗】

采 煤 (郭 悱 摄)

山西在两亿年之前,曾是一片湖泊沼泽之地,森林密布,经过陆台下沉与上升,海水浸入与退去的沧桑巨变,使山西成为具有丰富的煤炭储藏地区,在全省15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之下,有1/3的地方都储存煤炭,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3。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北山经》就明确记载:孟门之山、贲闻之山“多涅石”。“涅石”是古代人们对煤炭的称呼,民间俗称“黑石头”,并且传说是女娲用它炼石补天的。在平定县的浮山,还有传说中女娲炼石的遗址。早在古代,山西人就用煤炼铜、炼铁,烧砖制瓦,取暖、做饭,医治疾病。到宋代时,山西的采煤业迅速发展,并作为商品流通于市场,有了官卖制度、课税制度。清代时,采煤业大发展并且有了分工,“有产煤之地,有做煤之人,有运煤之夫,有烧煤之家”,煤炭的销售、煤价煤税的波动都“关系性命”,“黧面短衣之人填街塞路”

。老百姓把挖煤的称之为“窑黑子”、“黑小子”。这样,就形成了从事煤炭开采、运输、交易的行业,也促进了铜业、铁业的发展,产生了以采煤业为主的矿业生产方式及其相关的习俗。

小煤窑的开凿大致分三个阶段:“看窑”、“破土”、“凿井”。看窑,是在建煤窑前,请具有丰富煤矿知识的土专家通过地面观察、分析,根据山上的土色和岩石状况,判断地下有没有煤,以及煤层走向,从而选定建窑的位置,俗称“观石脉”。选好位置后,开始破土,将表土刨开。然后开始凿井,与老百姓挖井工序相似,井筒开始凿到煤层时,叫做“见喜”,要请客吃饭,吃一顿黄米油糕,预祝井筒坚固,顶板牢靠,多出好煤。民间小煤窑分“独眼窑”和“双眼窑”两种。所谓“独眼窑”,就是一个井筒一条大巷,通风不好不安全。所谓“双眼窑”,是指一个煤窑有两个井筒,井筒之间开一巷道,再布置采煤掌子面进行开采,通风稍好些。这种小煤窑人数不多,少的三五人,多的上百人,且受季节影响,农闲时人多产量多,农忙时人员减少产量下降。采煤工又分砍手(采煤工)、背手(运煤工)、绞手(提升工)和“走尺寸的”(掘进工),被窑主雇用,备受盘剥。山西的小煤窑遍布全省,据《中国实业志》山西卷记载,1934年,山西64个产煤县中较大的煤窑有1425家,小煤窑则难以数计,出现了“峪峪走车马,沟沟有煤窑”的景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力发展和建设全民所有制的大型煤矿,小煤矿较少,而且多属季节性开采。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体所有制的乡镇煤矿蓬勃兴起,1985年,全省乡镇煤矿就发展到5600余个,原煤产量占全省的42%,从事乡镇煤矿业的职工有数十万。

在山西,由于人民日常生活中取暖、饮食离不开煤,有大量的人从事有关煤炭的生产、加工、交易、运输,因此,逐渐形成了许多与煤炭相关的特殊习俗和信仰。

矿工们尊太上老君为窑神,他们传说煤炭是由老君爷所种,那些没有煤炭的地方是因为得罪了老君爷之故。在产煤地方,普遍建有老君庙,每年腊月十八举行大祭,敲锣打鼓,吹奏唢呐,鸣放鞭炮,供献一头黑色大肥猪、一只白色大肥羊,跪地祷告,赞美老君爷的恩德,祈求保佑平安。祭毕,杀猪宰羊,将肉分给矿工。这天矿工们要聚餐,大碗喝酒吃肉。当晚,请戏班唱戏。每个矿工家里,都设有老君爷神位,逢年过节烧香磕头,虔诚膜拜。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但在煤窑内,矿工们禁止打杀老鼠,将其当做神灵崇拜。看似迷信,其实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老鼠反应灵敏,动作迅捷,它们在巷道里跑来跳去,是安全信号,一旦鼠窜藏身,反而是一种危险信号,可能有塌方、瓦斯、冒水等事故发生。

山西各地普遍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用煤炭垒旺火,亦称“塔火”、“棒槌火”,晚上点燃,通宵达旦。清光绪《平定县志》记载:“上元之夕,家家烧炭,至夜燃之达旦,火焰焰然,光气上属,天为之赤。”古代山西还有煤炭陪葬习俗,在尸体的枕头下,腰腿间和身体周围,放有煤块,有的将煤块与五谷混杂,放入小罐中陪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