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仰韶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仰韶文化分类:【文化常识】 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以最早发现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出土文物为标志,故名。现已发现大量遗地。该地出土的石器工具主要以磨制而成,有石斧、石铲、石锄、石纺轮等,以及骨针、骨钩和钵、盆、碗、罐等彩陶器皿。距今约4500―7000年左右,是受磁山、裴李岗文化影响发展而成的文化。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文化,但其晚期也由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它分布区域以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东抵河南、河北和山东东部,南至汉水中上游,北达河套地区与宁夏,西及青海、甘肃。其中在长葛县石周树、郑州大河村及青台村,还发现近40块杯、碗、盘、碟等原始瓷器的残片,表明至少在4500年前我国就有了瓷器。人们又因为仰韶文化遗存中出现彩色陶,故也称之为彩陶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于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1921年于河南渑池仰韵村首次发现故名。据炭14法测定,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各种类型,约为前5000―前3000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当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也很重要。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铲、刀、斧、凿、 等,打制石器仍在使用。骨鱼叉、骨鱼钩等骨器十分精致。日用陶器主要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使用泥条盘筑法制坯,表面用黑红颜料画上各种花纹,烧制而成。这种彩陶为仰韶文化陶器之一大特征,故又称为彩陶文化。 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存,年代约距今7000―5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分布区域较广,以渭、汾、洛诸水流域为中心,北可到长城及河套地区,南至鄂西北,东起豫东,西迄甘青东部一带,是中国新石器时期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遗存。其中又可分为诸多不同类型,如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等,是因地区和时间早晚所形成的不同遗存。 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农作物有粟和黍,还种植白菜、芥菜一类蔬菜,播种翻土工具有木耒、石斧、石铲等,收割工具是长方形两侧打出缺口的石刀和陶刀,谷物加工工具是石磨盘、石磨棒和石杵。从半坡和姜寨遗址发现的圈栏分析其家畜饲养业较发达,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以及家禽鸡。 仰韶文化的制陶业已相当成熟,陶土经陶澄,胎质细腻,造型规整、美观。捏塑或泥条盘筑,器口经慢轮修整,表面打磨光滑,火候较高,最富特色的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红地黑彩或先涂白衣、红衣再涂黑彩,棕彩或红彩,有的在黑彩外镶白边,彩陶花纹有鱼、蛙、鸟等动物的写实与写意,装饰其器内,也有弧线三角、圆点、曲线、日、月、梳状及~、x等饰于器物外腹作二方连续图案。陶器类型有作水器的小口尖底瓶、平底瓶、葫芦形瓶;食器有钵、碗、盆;盛储器有罐,瓮;炊器有釜、灶等等。 仰韶文化的原始聚落,是几十或几百座房子围在一座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大房子周围或北边,门皆朝向大房,聚落外有防卫壕沟。氏族公共墓地和制陶场所都在居住地不远处。仰韶文化的房子早晚期有较大发展变化,早期为半地穴式圆形、方形房子,有坡式或阶梯式的门道,门道内筑挡风墙,室内地面平整,中央有瓢形灶址。穴壁有密集的柱洞,柱间做成草泥涂抹的木骨墙,墙柱上方支撑锥形顶和悬山式顶。晚期房子已发展为多间相套。甘肃秦安大地湾发现的一座仰韶文化晚期房子是这个时期建筑技术典范,它有严谨的主辅建筑布局。主体为一座具备前堂后室及两侧室的大型建筑,室间以墙隔开,有柱梁承托屋架,上附方或圆木椽,其上再铺草抹泥。地面是用砂粒、小石子和当地丰富的料礓石锻烧成的非天然材料――一种人造轻骨料混合后铺成的,坚硬、平整、抗压、防潮、保温,有青黑色的光亮,外观极像现代的水泥地面,据测定其强度相当于100号水泥砂浆地面,是原始人类的创举。 书名。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介绍了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由来及村落和建筑、生产活动、手工业的发展、文化艺术、墓葬习俗等情况。作者安志敏,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24年生于烟台。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研究部考古组。先后在裴文中、梁思永和夏鼐指导下进行考古研究。50年代以来,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等职,编辑《考古学报》和《考古》等杂志。近四十年来,曾先后参与各田野队的领导工作。其田野工作以新石器时代为中心,亦涉及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此同时,还为考古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曾到埃及、叙利亚、阿尔巴尼亚、埃塞俄比亚、伊朗、罗马尼亚、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国考察、访问及讲学。主要著作有《中国史前考古学书目》(燕京大学1951年出版)、《洛阳中州路》(《考古学专刊》丁种四号,合著,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庙底沟与三里桥》(《考古学专刊》丁种九号,合著,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合著,《考古学专刊》甲种六号,文物出版社1962年出版)等。论文一百五六十篇,散见于《考古学报》、《考古》、《历史教学》、《文物集刊》等刊物。此外,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考古新发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石器时代的中国》、《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等书的编写工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