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仰韶村遗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仰韶村遗址分类:【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北7.5公里仰韶村南边台地上。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有“考古圣地”之誉。遗址北靠韶山,三面临水,面积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达4米厚。1921年发现,1951年作考古发掘,获得丰富资料,确定了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发现的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据碳14测定,仰韶村遗址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锄、纺轮、骨椎、骨针以及施有彩绘图案的陶器,如陶钵、陶盆、陶碗、陶罐等。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强大的原始社会文化,在世界新石器时代中亦属罕见。其分布范围广泛,居中国同时期各类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首,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达河北中部和内蒙河套一带,南至汉水流域,现已发现仰韶文化遗址千余处,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早期距今7千年,晚期距今5千年。这正是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的时期,当时人们已摆脱自然界的支配,开始定居生活,除农业生产外,渔猎、采集、饲养家畜也是主要经济来源。仰韶文化遗址不仅向人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还展示了它突出的文化成就,以制陶术最有代表性。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并出现轮制技术。陶器表面饰有红、黑、白等色各种图案,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原始艺术形式,故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仰韶遗址所在的韶山,海拔1463米,群峰耸翠,怪石林立,有始建于唐代的云门寺、碧玉泉等胜迹,为游览观光佳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