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川学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川学派分类:【传统文化】 以北宋程颐为代表的学派。因程颐号伊川,故后人以此名其学派。以“理”为宇宙的根本,“万物皆是一理”(《程颐《遗书》卷十五)强调理主宰气。主张人性包含“天命之性”和“气质人性”,强调存“理”去“欲”。注重“居敬穷理”的修养方法。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程颐提出:“窃以生民之道,以教为本。”(《二程集?为家君请宇文中允典汉州学书》及《再书》)认为教育是:“育人才、一道德、正人心、美风俗”的重要手段,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措施之一。在教育内容方面,开创了以“四书”与“五经”并列的局面。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了立志、存诚、养心等一系列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强调教学的实际成效,强调读书必须能够致用。伊川学派还总结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守约贵专、读经致用等等。该学派的主要人物还有程颐的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等。其中杨时影响较大,积极传播程颐的思想;吕大临原从学于张载,保留了某些关学的特色;游酢有较浓厚的禅学色彩。伊川学派为北宋理学的正宗,其思想后为南宋朱熹所继承和发展。 北宋以程颐为代表的学派。因程颐自号伊川,故名。以“理”为宇宙的根本,天理超然独立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外,而又无所不照。“万物皆是一理”(《遗书》卷十五),理主宰气。区分人性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强调存“天理”去“人欲”。认为先天的“气禀”决定人的智愚,“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遗书》卷十八)。主张通过反躬内求,以“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悟得天理,获得知识。在对《周易》的阐释中,提出了“随时变易,乃常道也”,“极而必反,理之常也”,“理必有对待”(《程氏易传》)等命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倾向。主要人物还有其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等。杨时积极传播程颐的思想,影响较大;吕大临曾学于张载,保留了某些关学特征;游酢有较浓厚的禅学色彩。此学派为北宋理学正宗,后为南宋朱熹所继承、光大,蔚为程朱学派。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