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斯兰教传入中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伊斯兰教传入中原

分类:【地域文化】

伊斯兰教在中国旧称回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伊斯兰为阿拉伯语的译音,它的意思是“顺从造物主”。伊斯兰教信奉的造物主叫做安拉。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是麦加人,生于公元570年(相当于北齐武平元年),幼丧父母,早年从事放牧,40岁时(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开始宣扬末日审判,死后复活,以及行善进天国,作恶入地狱等教义。号召人们只信仰安拉一个神,反对多神崇拜,并宣布自己是造物主安拉的使者。此后信奉的人与日俱增,他便成了当时的圣人,从而建立了“顺从造物主”的伊斯兰教。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了大批信徒迁往麦地那城,把该地作为传教的中心,建立了以信仰为纽带的穆斯林社团。经过10年斗争,阿拉伯半岛的各部落,大多归依了伊斯兰教,整个半岛也大体上归于统一。

穆罕默德在公元632年逝世,他的女婿兼继承人奥斯曼,在公元644年任哈里发,哈里发是伊斯兰教执掌行政、宗教大权的首领,意为安拉在人世间的代理人。伊斯兰教随着哈里发国家的建立和不断扩张,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处的远征,传播到半岛以外的广大地区。波斯人、叙利亚人、埃及人、犹太人和柏柏尔人,前后相继信奉了伊斯兰教。8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文化,在阿拉伯半岛的哈里发国家里,达到了高度繁荣。到18世纪末,伊斯兰教的传播已遍及欧、亚、美三大州,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史无明确记载。明代以来,多数说是在隋开皇十九年(599年),也有的说在唐贞观二年(628年),但都缺乏坚实的史料根据。陈垣把《旧唐书》和《册府元龟》上关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始遣使来朝贡的记载,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文献根据。但遣使朝贡只是两国之间的外交活动,不等于宗教传入的开始。中国和阿拉伯地区,早在伊斯兰教形成前500多年,已经开始了交通往来。汉武帝时的张骞,在公元前100多年即两次出使西域,到达安息、大夏等中亚国家,就听说有个条支国,即阿拉伯半岛的美索不达美亚。东汉永平九年(97年),甘英奉班超之命来到了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开始了与阿拉伯半岛直接的交通。东晋及南北朝时,与阿拉伯半岛的商业贸易往来频繁。隋唐时期,从阿拉伯来中国的商贾就更多,在通商口岸定居者以千万计。伊斯兰教在阿拉伯于隋大业年间兴起之后,很快就随信教的来华商贾,一同传入了中国,不必等到唐代的永徽年间。

伊斯兰教传入中原,也是在这一时期。隋唐建都长安,均以洛阳为东都。长安和洛阳是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华贸易的中心,许多人在这里长期居留。隋代在洛阳“建国门外,置四方馆,以待四方使客,各掌其方国及互市”(《唐六典》),《隋书?地理志》也说,隋东都洛阳有三市,南市名大同,周围四里;北市名通远,周围六里;东市最大,名丰都,周围八里,其中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四百余店。诸蕃入市交易,政府令酒楼饭店免费供应,不取其值,以表示中华富裕。这里所说的“诸蕃”中,就有大量阿拉伯波斯商人。

当时阿拉伯波斯商人,大多是先从海道来到中国东南沿海。他们从东南沿海赴长安、洛阳的通道大约有三条:一是从沿海口岸经过安徽,进入河南的固始、光州(今河南潢川),经南阳向西,到达长安。二是由安徽寿县西的正阳关,至周家口、郾城、洛阳,西往长安。三是由颖州(今安徽阜阳)、毫州(今安徽亳县)、商丘、开封、洛阳到长安。这三条交通要道,条条都要经过辽阔的中原大地。随着“蕃客”的往来和定居,伊斯兰教随同传入中原,扎根落户,在这三条交通线上的几个地方,至今仍为回族聚居较多的地区。在洛阳唐代的遗址中,曾出土波斯的金币和银币,这是波斯蕃客商业活动频繁的物证。《太平广记》卷二十八记载:唐玄宗天宝二年(764年),在魏郡(今河南安阳),居住有进行商业活动的波斯胡商。这说明了“蕃客”不仅居留洛阳,而且遍及于中原境内各州郡。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汴州(开封)刺使推荐大食人李彦?于大中二年(848年)中进士。李彦?姓氏完全汉化,通过儒术进入仕途,则汉化程度之高可以想见,而且得到刺使的推荐,当已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从这些情况来看,如果不是数世居住中原,是难以达到这一水平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