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斯兰教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斯兰教文化分类:【传统文化】 伊斯兰教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大约公元8世纪中叶传入中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唐宋之时,阿拉伯商人由水、陆两路进入中国,一些阿拉伯商人在中国沿海城市久居不归,他们建筑了一些清真寺,与中国人通婚,繁衍后代,逐渐成为中国穆斯林。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国与中亚、西亚诸国东西交往通畅,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空前活跃,西亚、中亚各族穆斯林大批来华。元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曾调集“西域亲军”随之东来,其中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人,他们分驻中国各地,伊斯兰教由此传播全国各地。元朝政府尊重穆斯林信仰,各地遍建清真寺。明代开国功臣中不少是穆斯林,如常遇春、胡大海等。著名航海家郑和也是穆斯林。中国穆斯林大都是逊尼派,在教法上属于该教派中的哈乃斐学派,在传播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支系,如底格目、依赫瓦尼、哲赫林耶、库布林耶及依禅。他们的基本信仰、教义相同,区别在于教法与修持细节上。中国著名的清真寺有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真教寺、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西安化党巷清真寺、北京牛街礼拜寺等。中国穆斯林在自然科学和文学、史学、语言学、工艺美术、戏曲、音乐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清真菜成为中国重要菜系之一。 最早诞生于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宗教文化。它在与其他社会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一方面吸收阿拉伯地区的固有文化,如阿拉伯语言文字、文学等; 另一方面也吸收了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等外域文化。中国伊斯兰教文化,是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十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发展而成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