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通满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伊通满族自治县分类:【传统文化】 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89年8月30日成立。位于吉林省中南部。面积2522平方公里。人口434000人。主要有满、朝鲜、回、汉民族。县政府驻伊通镇。地处长白山区的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场广阔,适宜牧业生产。土特产品丰富。水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5.1%。土地肥沃,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矿产品种多,有金、银、锌、煤等20多种,其中锌储量居吉林省首位。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1989年8月30日成立。属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古称一秃、伊图、依屯,均系满语音译。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接双阳县,西邻梨树县,南依东辽、东丰、磐石3县,北靠长春、公主岭2市。面积2523平方公里,辖8镇、14乡,县府驻伊通镇。人口433820,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壮、瑶、苗、白、门巴等11个民族。其中满族162900人,多为叶赫部和部分瓜尔佳氏、伊尔根觉罗氏的后裔,还有一部分是清代站丁、台丁及始于雍正六年的“拨兵”和乾隆朝“随龙回迁”人的后裔。地处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水利资源丰富。林地9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1%。土地肥沃,草场广阔,适宜农牧业生产。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35.5万亩,盛产水稻、玉米、大豆、谷子、高粱、黄烟等。是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林果业、养殖业、畜牧业亦是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有机械、建材、酿造、食品、化工、粮食加工等。矿产资源丰富,锌储量居吉林省首位,“吉林麦饭石”系列产品深受外商欢迎。出产蕨菜、蘑菇、榛子等山珍果品和人参、贝母、五味子等中草药。境内有著名的伊通火山群自然景观和唐代高丽古城、清代柳条边、阿木巴克围场、阿勒坦额墨勒驿站等古代文化遗存。有全国第一座满族民俗展览馆 “伊通满族民俗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