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会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会试

分类:【传统文化】

元、明、清三代于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宋代之制,每岁冬季将取解试(各州地方考试)合格者举送京师,来春应试于礼部,称礼部试,亦称省试。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颁行科举制,乡试(行省考试)中选者赴礼部会试,会试之名始此。明代每三年由礼部主持全国考试称会试,于乡试次年(逢辰、戌、丑、未之年)春季二月在京举行,故亦称礼闱、春闱。考生为举人,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清代承明制。

明、清每3年一次在京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亦称省试、礼部试、礼闱。各省举人和国子监监生均可应试。考试于乡试次年举行,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如乡试有恩科,也于次年举行会试恩科。考试初定为二月,后改为三月,亦称春试或春闱。会试隶属礼部,明代设主考官2人,同考官8人,皆由翰林充任。考试共分三场,每场3天。洪武十七年(1384年)命礼部颁行科举程式: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取消复试,文义增而实事废。试士之法为“八股”。录取名额,国初未定,后多少不等,皆由临期奏请定夺。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后,以取三百名为制。会试取士原不分南北,洪武三十年(1397年)后有南北之分,后定南北取士名额。至弘治二年(1489年)复从旧制,嗣后相沿不改。清会试前先复试,但无去取。主考官4人,名曰总裁,由礼部提请,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充任。另有同考官18人,以翰詹及进士出身的实缺部曹充任。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与乡试同。会试亦设有武科,于同年九月举行,考试内容与武乡试同。会试考中者称“贡士”、“中式进士”。会试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取中的贡士,于发榜后的下月,参加殿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有会试恩科。考期在二、三月间。明制,会试分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限200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限300字以上。第二场试论一道,限300字以上,诏诰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俱限300字以上。文体一律用“八股”。会试中式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