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何晏的哲学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何晏的哲学思想

分类:【传统文化】

何晏(约190―249),三国魏时哲学家,魏晋玄学贵无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弼共倡“正始之音”。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省南阳)人。其著述现只有《论语集解》完整保留,张湛《列子注》中保存了《道论》、《无名论》部分佚文。其哲学观点与王弼大体是一致的。《三国志?魏书》与《晋书》说,何晏、王弼“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物,无往而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在《道论》中,何晏进一步表达了上述思想:“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夫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列子注》张湛注引)。关于“无名”,何晏曾作《无名论》说:“谓无名为道,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无誉者可以言有誉矣。然与可誉可名者,岂同用哉?此比于无所有,故皆有所有矣。而于有所有之中,当与无所有相从,而与夫有所有者不同”(同上)。这里“有所有”盖指个体事物所有的那些性质;“无所有”指个别事物所没有的那些性质,分别表示个别与一般的不同。他说:“夫道者,惟无所有者也。自天地以来,皆有所有矣,然犹谓之道者,以其能复用无所有也。故虽处有名之域,而没其无名之象,由以在阳之远体,而忘其自有阴之远类也”。“夫惟无名,故可得遍以天下之名名之”(同上)。在名教与自然关系上,何晏重自然而轻名教,主张君主“无为而治”,“德者无为,犹北辰不移,而众星共之”(《论语集解》)。在“圣人体无”上,何晏与王弼有差别,认为“圣人体无”,无累于物,故无喜怒哀乐之情。

东汉中叶以后,儒家思想日益僵化,已经无力统治当时的精神世界。从汉末以来,中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争与动乱,随着儒世家在经济及政治势力上的沦丧,曾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及哲学也全面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崇尚“自然”和“无为”的老庄思想的流行。这一新的学派思想本质上和儒学相反,在形式上还是与儒学相结合,人们称为“玄学”。它开始形成于曹魏齐王芳的正始(240―248)时期,最早的代表人物是何晏。

何晏出身于河南南阳的一个官僚世家,祖父是东汉末年灵帝时大将军何进,何进在中平六年(189年)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何晏在幼时为曹操收养。他在少年时,即以才华出众知名于世,尤善清谈,对《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慧解通神。齐王芳在位的正始年间,曹爽秉政。曹爽性喜玄学,尤重名士,与何晏素性相投,何晏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掌管任用官吏的大权,又兼任参与国家机要的侍中职务。史书称他选举得人,“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晋书?傅咸传》)。他在洛阳豪华侈奢,延士好客,每天车马盈门。士林翕然宗之,奉他为中原清流领袖。他的著作有《论语集解》、《周易辞》、《道德论》及《无名论》等。《论语集解》收入《十三经注疏》一直流传到现在,《无名论》、《道德论》等已散失,只能从类书引文中窥见其大概。

何晏玄学思想的建立和形成,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对儒家思想的补充和改造,以及对道家思想的提倡和发展。这两方面同时并举,相辅相成。

(一)对儒学的补充和改造。何晏采取了传统的解经形式,对《论语》一书作了集解。他在《论语集解序》中说:“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可以说是集中了儒学的精华,但是“前世传授,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他就在“颇为改易”中下以己意,用道家的思想观点,来补充和改造了儒学原有的内容

如何晏在“温故而知新”的注文中说:“寻绎故者,又知新者,可以为师矣。”孔子的原意是在说明:知故即知新。例如周代的礼制是来源于殷代,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地方,是由于周人对它损益因革的结果,洞彻了损益因革的过程及其原因,可以推知后世礼制沿革的趋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道了它的过去,就知道它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也就知道它的将来。孔子认为,这种知识和求知的方法,也可以作为人生的指导,堪为人师表。道理是很清楚的,并不是要另外寻求什么新的知识。何晏为了建立他的新理论,便在儒学中添加新的成份,即道家的思想观点。何晏依靠这种方式,坐上了由儒学通向玄学的开山祖师地位。

他在《论语集注》中加入道家思想观点的例子很多。例如:

(1)“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章的注文说:“君子为儒,将以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也”。道和名的对立是道家的基本观点,这里是“道常无名”思想的重述。

(2)“仁者乐山”章,注文中加了一句说:“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这是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引申。

(3)“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章,注文说:“言知者,意未必尽也”。这是道家“言不尽意”的再版。

(4)“一以贯之”章注中说:“不待多学,一以知之也”。这是道家的“少则得,多则惑”和“绝学无忧”主张另一表述形式。何晏就通过这样的手法,将儒家和道家两种思想,勉强地结合起来。

(二)提倡和发展道家思想。何晏在《论语集解》中说:“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也”。他在讲述老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他的新道论。何晏的道与老子的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老子在论道时还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何晏则把道说成是无象可见,无物可寻的虚无。老子反复提到对道的观察,肯定人类对道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何晏则认为道十分微妙难测,是不可知的。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还存着不少的辩证观点,提出“有无相生”的命题;何晏则尽力强调无这一方面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以无为本,万有皆生于无,无是宇宙的本体。这就是玄学宇宙观、世界观的基础。何晏把先秦老子的客观唯心论推向主观唯心论,同时也增加“玄之又玄”的神秘主义成分。这种向蒙昧主义的发展,在哲学思想史上实际是一种倒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