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光寺大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光寺大殿分类:【传统文化】 山西五台山是我国佛教中心之一,建有很多庙寺。佛光寺位于五台山东北25公里的佛光山腰,坐东向西。中轴线贯穿,因山势筑成三层平台,佛光寺大殿则坐落在寺内东向山腰第三层平台正中。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殿前正中有一经幢,两侧有晚期建筑的配殿,殿后为山崖,整座大殿雄伟古朴,居高临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建筑之一。 大殿面阔7间,34米,进深4间,17.66米,建于低矮的台基上,单檐庑殿顶,前檐当中五间安有大型门板。为便于殿内后部采光,在两梢间及两山后间安直棂窗。雄大斗?,粗壮檐柱,加之深远的出檐,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殿顶用板瓦仰俯铺盖,黄绿色琉璃脊兽,正脊两端一对高大的琉璃鸱吻威然矗立,使殿宇更加壮丽劲健。殿内斗?、梁架处理简洁,平面结构用“金箱斗底槽”式,木结构部分不施彩绘,全用朱土涂刷,反映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殿后半部建有宽5间、进深1间的凹型佛台,台正中置释迦牟尼、弥勒佛、阿弥陀佛三尊坐像,两侧为普贤、文殊二菩萨塑像及胁侍菩萨数躯,面貌丰满、躯体自如、姿态各异、形像逼真,线条流畅自然,充分体现了唐代雕刻艺术的风格。 殿内残存几幅唐、宋壁画。释迦牟尼佛座背面束腰上画的天王、力士是唐代作品;柱头、?眼壁上也有壁画,其中最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人物姿态极其流畅,富有唐风。 大殿左右梁下及殿前经幢上均有唐人题名,刻有“功德主故左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笔法遒劲,不可多得。 佛光寺大殿荟萃唐代建筑、雕刻、书法、绘画等艺术于一堂,具有极高研究价值,是极珍贵的文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