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作为书法美学观的 书为心画说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作为书法美学观的 书为心画说

分类:【传统文化】

扬雄的“书为心画”说,本非是讲书法,但得到后世书论者的重视,常被看作“书如其人”说的理论渊源。这跟孟子的 “知言养气”说相类似。孟子说: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原非讲文学,却被后人当作身心修养和文学创作、批评关系的理论。

“书为心画”转换为一种书法美学观,跟书法的特点密切相关。儒家认为心、形是合一的,形的表现可分言、书、象三种形态,言和书是语言文字,象是非语言文字的形象符号,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卦象等视听形象符号。而书法是最强化的形的表现,集语言文字和形象符号为一体。

古人似乎知道心形合一的信息表达和传递是很困难的,语言的困惑早就存在,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感叹中,以 “立象”的方法来构建 “会意”的信息渠道。而“会意”就是心灵的倾听和对话。

书法的点画笔墨形象,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结构,和由此生成的笔势运动,是有别于语言文字内容的形象符号,但又紧贴着语言文字内容而不可分离,从而强化了“形”的表达能力。如果说“心”的表达和传递需要凭借容量最大能量最强的信息渠道和媒介的话,那么中国人选择了书法也就最为恰当了。

“书为心画”转换为书法美学观,既有书法特点作为物质基础,又是儒家美学思想的观念选择的结果。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 “孟子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最为透彻,西汉以下的儒学,基本上是孟子学说的衍变。”孟子的文艺观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主张对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环境和作品的内容作全面的观照,才能体会作者的意图,获得“心”的本义。扬雄自比孟子,以“书为心画”说发挥了孟子的文艺观,并直接影响了以后的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

扬雄以后的书法美学思想,大致可分为两大脉络。一脉强调“书”与 “心”的关系:赵壹《非草书》: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蔡邕 《笔论》: “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直至王僧虔 《笔意赞》和傅山的 “凡字、画、诗文,皆天机浩气所发”(《霜红龛集》卷二十五)等等。另一脉强调“书”与 “画”的关系:从许慎的“书者如也”到康有为的“盖书,形学也”。前者以张怀?《文字论》中 “深识书者,唯观神彩,不见字形”和元人郝经所言“书法即心法也”(《陵川集》)最为鲜明。后者即以时下通行的说法:“书法是造型艺术”,最为突出。孰是孰非,姑当别论,二说均源于扬雄“书为心画”一语则是无疑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