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侍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侍中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始于秦,为丞相属官。两汉沿置,于皇帝左右伺应杂事,为列侯以下至郎中所加称号,非正式职官,亦无定员。因出入宫廷,接近皇帝,渐为亲信贵重之职。南朝宋文帝时始掌机要,梁、陈因之,为实际之宰相。北魏权位尤重,称小宰相。北周改称纳言。隋代相承,为门下省长官,与内史令、尚书令同为宰相,副职称黄门侍郎。唐代复称侍中。北宋犹存其名,南宋废除。参见“门下省”。

官名。①秦始置,为丞相属官,来往于殿内奏事。汉代沿置,为自列侯至郎中的加官,无定员。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故地位日重。东汉时,成为有品秩的左右近臣。魏晋以后,已实际上相当于宰相。南朝梁、陈时,侍中常掌禁令,辅助皇帝执政。北魏侍中尤为显贵,有“小宰相”之称。北周改称“纳言”。隋文帝时又改纳言为“侍内”。唐初沿置纳言,不久复称侍中,曾改称“左相”,总判门下省事,为门下省正式长官。但因官位极高,仅作为大臣的加衔,非有同平章事的头衔,即不为宰相。北宋沿置,掌辅佐皇帝议政、审查中外出纳之事,遇大祭礼、大朝会、册封皇后等承旨宣制,赞引行仪,但因官品高而极少除授,有时也有兼领侍中,但实不任职。神宗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侍中之职,别置侍郎以佐之。南宋乾道年间置左、右丞相,废侍中。辽、金门下省亦置侍中。②元代沿用侍中名称,为皇帝祭祀时的礼仪官,非常设官,由官员临时充任。③辽代于马群司和群牧司内借用汉官名,设侍中,又译为“世烛”。

官名。入侍于皇帝的一种近臣 秦置侍中5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曰侍中。两汉沿置,为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无定员。得入禁中,侍从皇帝左右,掌乘舆服物。武帝以后,权位渐重,为内朝官之一。正式朝会时,侍中可接受天子委托,质问公卿,充分发挥其政治上的作用。东汉为侍中者皆博学高德之士和功臣外戚,掌切问近对,喻旨公卿,权位更重。东晋时置门下省,侍中为其长官,与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为实际的宰相。南朝亦然。北朝尤重其职隋代改称纳言,为侍中省之长官。唐代复称侍中,为门下省之长官。玄宗天宝年间改门下省侍中为左相,与中书令、同平章事等并为正式宰相。肃宗时又复旧称。唐以后,渐为大臣之加官,不常置。宋代其名犹存。元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