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侗族六月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侗族六月节分类:【风俗文化】 又称祭祖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北部侗族地区民间祭祀节日,节期在每年交小暑后第一个卯日。三至七天不等。节前要先举行“进河”活动,即节前十二天, 同宗祖的主妇,按长、次房顺序排队,携带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梁等在寨中集合,然后到指定的河边清洗,洗完排队返回家中并将上述东西淹上。节前三四天便要酿造糯米甜酒及置办各种祭祀食品。所用水、器皿必须干净,否则不能作祭品。所作祭品严禁孩子们随便拿食,否则认为会带来灾祸。节日这天,要用净水淘米,再将“黄毛”“彪杆”“蛇花”几种鱼按规定数置于米上同蒸,还要煮一锅不放盐的烂菜。做好祭品后,再顺火坑摆上一方桌,将祭品供上,靠方桌边再放一长条桌,上放云南叶,几房就放几张,每张叶子上放糯饭、鱼、菜、甜酒、干蕨菜等食品。每户祭饭前都要由其中最长者化三叠纸钱,念祈辞,以求祖先保佑后人平安、五谷丰登。整个仪式庄严肃穆。仪式完毕,长者先尝一点祭品,其余人也随之品尝一点,若家中有患者,一定要多吃一点。待全宗族祭祀完毕,各家便自行杀鸡宰鸭款待宗族中的长者和亲朋好友。这天,青年男女们要唱歌娱乐。节日里有不少禁忌,如对酒、筷子、糯米、鱼等不准直呼其名、而要以它名代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