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侨州郡县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侨州郡县制

分类:【传统文化】

东晋、南朝在其统治地区为安置北方南迁民户而采用的地方行政体制。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地区陷入连年混战的“五胡十六国”统治时期。北方许多汉族人民和不少世家大族,因不能忍受蹂躏,为避兵燹而纷纷向南方汉族地区迁徙。据《晋书?王导传》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北方南迁士族,大都率其宗族、宾客、部曲、故吏、义附同行。“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成为东晋政权最主要的统治支柱。东晋中央政府为巩固政权,笼络士族,安抚民众,在流民集中的地方按其原籍侨置州、郡、县。从东晋至刘宋的一个半世纪内,从长江上游的梁、益,中游的荆、襄诸州,到下游的江淮地区,陆续建立了许多侨州、郡、县。据《隋书?食货志》载:“元帝寓江左,百姓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因侨人以避祸而徙,多无组织,往往一郡流民散居诸州,造成有许多相同的侨州郡县并存的局面。《宋书?志序》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士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或一郡分四五,或一县割成两三,昨属荆豫,今隶司兖;朝为零桂之士,夕为庐九之民,去来纷扰,无暂止息”,给户籍管理和地方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随着北方南迁士族的没落,经过东晋末到陈文帝时的9次“土断”,侨置州郡县陆续被撤销,侨户与土著一起在当地著籍,侨州郡县制逐渐瓦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