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便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便帽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小帽”、“秋帽”,俗称“西瓜皮帽”。是男子戴的一种便帽。清代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可戴用。其形制,是以六瓣缝合而成,多为黑色,冬春时以黑素缎为面,夏秋时以黑纱为面,里为红色。帽底边镶以一寸多宽的檐,或用片金(织金缎)包个窄边。当时的《竹枝词》形容云:“瓜皮小帽趁时新,金锦镶边窄又匀。”帽顶缀一个用绒结成的疙瘩结子,俗称“算盘结”。有丧则以黑色或白色为之。结子的大小,随时兴而变,时而流行樱桃般的小结,时而流行大结。为追求美观新奇,一些八旗的纨绔子弟,还常在帽疙瘩上挂一缕一尺多长用红丝绳做成的穗子,称为 “红缦”。便帽有平顶、尖顶等形式,平顶的便帽,一般为硬胎,里边衬有棉花,多为官人、富者戴用。尖顶常为软胎,不戴时,可随时摺叠起来,装入衣袋之中,多为平民百姓戴用。为区别帽子的前后,在帽檐的正中,还缀一个明显的标志,叫做“帽正”。“帽正”也是区别戴帽人贫、富的重要标志。王公贵族一般用珍珠、美玉、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的宝石做帽正。以张明身份,炫耀富贵。如皇帝所戴便帽的帽正就以一颗硕大的东珠为之。平民百姓一般则用玻璃料器、烧蓝、银片等做帽正。便帽“创于明太祖,以取六合一统之志。国朝因之,虽无明文规定,亦不之禁,旗人且皆戴之”。清入关后,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对六瓣便帽,因取其天地四方“六合统一” 的兴盛之意,加之清朝推行的发辫,戴此便帽也很方便,故因袭下来,老少皆喜戴用,竟延续到民国初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