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俄罗斯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俄罗斯族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散居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现有人口1.3万多(1990年)。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直接祖先是古代分布于罗斯河流域(今乌克兰的基辅地区)的罗斯部落。9世纪时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时解体分裂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个部落。13世纪末14世纪初,莫斯科公国崛起,到16世纪末,开始向多民族国家发展,逐渐成为俄罗斯帝国。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反动统治。我国的俄罗斯族是自18世纪末由沙俄迁入的。19世纪末和十月革命前后由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的更多。新中国成立后,确认我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的是俄文。俄罗斯族人民勤劳勇敢,豪爽热情。经济从业较复杂,有修理业、运输业、手工业、农业、园艺、饲养家畜和养蜂等。生活习俗与独联体的俄罗斯人相似。有部分人信奉东正教。

旧称“归化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 其中以伊犁地区较多, 也有少数人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2,935人(1982年)。十八世纪后少数人从俄国迁入我国新疆,十月革命前后,又有更多俄罗斯人陆续进入。在与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操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 多信东正教。解放前, 居住城镇的多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的兼营农业,或经营园艺, 饲养家畜、养蜂等业。农村居民多聚居在伊犁特克斯河两岸垦荒种地: 接近牧区的, 多从事畜牧业。在生产技术和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较高发展。解放后,在新疆的多参加工交、财贸、卫生等部门的工作,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多在国营农场工作。原在苏联、澳大利亚、北美有亲戚的, 人民政府协助陆续外迁与亲人团聚,故现有人数较解放初期大为减少,即使如此, 在全国和新疆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代表参加,管理国家事务,体现我国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政策。

民族名。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其中以伊犁地区最多。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也有分布。新疆的俄罗斯人共有7300人(1990)。

俄罗斯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

我国的俄罗斯人最初是18世纪以后从沙皇俄国迁来的,自19世纪到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有更多的俄罗斯人陆续迁入新疆地区。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期间,迁入新疆的俄罗斯人被称作“归化族”,俄罗斯人聚居的村落被称作“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称为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主要从事手工业、农业和园艺养植业。在生活习俗、服饰等日常生活方面基本上与俄罗斯联邦的俄罗斯族相同,多信仰东正教。

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本称 “罗斯”。“俄罗斯” 为突厥语urus汉语译音。13世纪又译为“斡罗思”、“兀罗思”、“阿鲁思”、“阿罗思” 等。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 全国共有俄罗斯族13500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的塔城、伊犁、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少数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13世纪前期, 蒙古汗国曾派大将拔都北征斡罗思 (即俄罗斯), 将其兼并为金帐汗国的一部分, 并将大批俘虏带回蒙古汗国。至顺三年 (1333), 元朝统治者征集斡罗思壮丁一万名, 组建 “宣忠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令其保卫大都 (今北京市) 和宫廷。这部分斡罗思人后来逐渐同化于蒙古族和汉族。18世纪后期,沙皇俄国派兵入侵黑龙江北的雅克萨等地, 其多次被清军击败, 部分俄国士兵被俘或自愿归顺清朝, 被安置于当地或迁居北京。迁居北京的鄂罗斯 (即俄罗斯) 人被编入八旗, 专设佐领统管。鸦片战争后, 沙皇俄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在新疆西北部和黑龙江北部建立居民点, 将大批俄罗斯族农民迁入中国境内。后又利用各项不平等条约, 在新疆的伊犁、塔城和乌鲁木齐等地设立领事馆和贸易圈, 大批俄罗斯族商人和手工业者迁居贸易圈内和俄国领事馆周围。俄国十月革命后, 这些人大都加入了中国国籍。十月革命期间, 又有许多俄国白军来新疆, 被军阀杨增新安置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杨增新和盛世才统治新疆时, 称俄罗斯人为 “归化人” 或 “归化族”。新中国成立后, 正式命名为俄罗斯族。1955年至1957年, 大批保留有俄国国籍的俄罗斯族老人及其子孙迁居苏联, 新疆俄罗斯族人口剧减。现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 大多为俄罗斯族与汉族、锡伯族、哈萨克族通婚后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后裔。在社会上, 他们讲汉语, 使用汉文; 在家庭内, 或与本民族人交往时, 讲俄语, 使用俄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 既有汉族式的名字, 又有俄罗斯族式的名字。城镇中的俄罗斯族, 大多系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 农村的俄罗斯族, 多从事农业、园艺业、养蜂业和捕鱼业。少数住在牧区的俄罗斯族人, 也从事畜牧业、狩猎业和野生动物的养殖业。解放前, 较富有的俄罗斯族居民的住房, 均系俄罗斯式砖木结构的房子, 四方形, 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上, 房顶盖有绿色油漆的铁皮。房门朝南, 门前有门庭和围廊, 为夏日乘凉和歇息之所。大门内是过道, 过道两旁是客厅和屋室。房间高大, 窗户明亮, 室内整洁。墙角均设高大的壁炉。住房后面盖有厨房和库房, 挖有菜窖。四周栽种花木。院落皆有围墙环绕。房前种花和葡萄, 房后种西红柿、黄瓜和土豆。阿勒泰山区的俄罗斯人则多用圆木垒墙, 抹以草泥, 用木板铺盖房顶。围墙也多用细圆木或木板组钉而成。俄罗斯族大多信仰基督教中的一支――东正教, 伊犁、塔城、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地都曾有过东正教的教堂。俄罗斯族既喜食苏式饭菜, 亦爱吃中式饭菜。平时或吃面包, 喝 “苏波汤”(由莲花白、土豆、牛羊肉煮成),或吃蒸馍、炒菜及各式面条,节日多烤制各种花色点心和饮自酿的啤酒。俄罗斯族青年通过自由恋爱结婚,有一套中西结合的婚俗。诸如在教堂中证婚,或在家证婚交换结婚戒指,婚礼后亲友们歌舞庆贺等与西方婚礼相同。送婚礼、迎亲时撒红包等则为中国北方汉族人的习俗。俄罗斯族人死后,即沐浴全身,穿戴整齐,在尸旁点燃蜡烛,停尸三日,以便亲友们凭吊。棺木为六角形,入殓后多用马车载往墓地,埋入墓穴。墓上竖立十字架,上刻死者姓名和生死年月。现受汉族影响,亦有不少人不竖十字架,改竖墓碑。

俄罗斯族人民最早迁居中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初期。当时侵占中国的俄罗斯士兵或被俘,或因不堪忍受沙皇的残暴统治而归顺清廷。从那时起,陆续有俄罗斯人迁入中国,其中大部分居住在新疆。三百多年来,俄罗斯族由于处于中国社会文化氛围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族文化。从俄罗斯族民间口承文学中可以看到这一文化鲜明的时代烙印、地方色彩和与中华文化交融的痕迹。

民歌《凯旋》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为背景,歌颂了俄罗斯族战士与反动派英勇斗争,胜利而归的英雄事迹,歌中唱道:

  越过高山,越过沙漠,穿过城市和乡村,

  俄罗斯族士兵们,驰骋原野马不停蹄。

  十三个民族团结紧,为了苦难的农牧民,

  为他们的幸福生活,给反动派以更沉重的打击。

习俗歌描述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族民间生活。如婚礼歌《飞去的小燕子》是婚礼上新娘的亲人们唱的歌,歌中流露出对姑娘的依依不舍之情:

  啊,可爱的小燕子,你展开双翅任意飞翔。

  抛弃了温暖的旧巢,为什么过早地飞去?

宾客们代替新娘安慰亲人回唱道:

  原谅我吧,亲人们,这是父母的安排,乡亲的美意。

  女大当嫁,我只得忍心离去。

爱情歌在俄罗斯族民歌中为数不少。乐观、豪放的俄罗斯族男女青年总是纵情倾诉心中炽烈的感情:

  自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心里就有一股火苗升起,

  从此胸中有个东西在蠕动。

  嗨,你呀你!你叩开了我的心扉,

  你拨动了我的琴弦,从此我再也无法平静,

  嗨,你呀你!你使我懂得了许多,

  你使我彻底改变了自己,从此我就热血沸腾,

  嗨,你呀你!

下面这首歌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族人民活泼、开朗、俏皮、可爱的性格特点:

  爸爸你不要骂我荒唐,难道你没做过少年郎?

  难道妈妈没当过大姑娘,她没有跟你把爱情讲?

俄罗斯族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如《非凡的纺织工》叙述了一个普通的纺织工匠伊凡机智勇敢地同外国挑衅者周旋,打击了挑衅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个故事赞扬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歌颂了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贫家女》讲的是聪明美丽的农家女卓娅智斗国王的故事。国王欲加罪于卓娅,命她一夜之间把黍子种在地里,收割、碾米,然后煮成粥送进宫里。卓娅对国王说:“只要你一夜之间叫鸡下蛋,孵化,然后把小鸡运来,我就把粥送去。”说得国王哑口无言。国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命卓娅来宫廷参加宴会,但一不许骑马,二不许坐车,三不许步行。另外,穿衣不像穿衣,献礼又无礼。卓娅身披渔网,手拿小鸟,带着一只兔子进了宫。国王命令将警犬放出,白兔吓跑了,小鸟惊飞了。国王只好认输了,他看到卓娅聪明机智,立即宣布册封她为王后。卓娅进宫后,过着俭朴的生活,为贫苦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人民大众亲切地称她为“贫家女”。

俄罗斯族人民总结自己的劳动、生活经验,创造了大量丰富的谚语。如:

  有明灯不会掉进深坑;有祖国人民不会受欺。

  鸟是不喜欢笼子的,哪怕是金丝笼。

  看树看果实;看人看行动。

  不要只相信别人的嘴巴,要多相信自己的眼睛。

  狗的朋友都是啃骨头的;猫的朋友都是捉耗子的。

  瓦罐打水,迟早会碰破。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