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信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信息

分类:【文化精萃】

自1948年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几乎同时问世至今,近40年来人们对信息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但至今尚无公认的统一定义。由于信息论最初是从研究通讯的工程问题中发展起来的,所以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最先从通讯的角度看待信息。很明显,通讯的目的就在于这些事情、某种消息、某种思想告知对方。对方在通讯之前对于把这些事情、消息、思想是未知的,因而在认识上处于某种不确定状态。这种不确定状态和生活中常见的偶然性的几率事件(如抽签、猜枚、掷硬币等)有类似之处。当着实现通讯以后,传来的消息、思想使收信者了解了某种问题,因而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也就减少或消除了。出于这种认识,申农在《通讯的数学理论》一书中认为:“信息是使不肯定程度减小的量”,是一种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申农正是根据这种认识给出信息度量的数学表达式的。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则从机器系统与生物系统功能的相似,从人与机器系统的通讯与控制问题来说明信息的含义,他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他还说“信息系统是系统状态的组织程度或有序程度的标志”、“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维纳从控制和通讯的观点出发对信息做的说明中,提出信息与外部世界、与客观系统相联系并作为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的思想。作为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信息所反映和包含的是事物运动的方式、规律,而不是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的运动(能量)。也就是说,世界并不是如传统的认识所说明的只含物质、能量两种因素,而是还有信息的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彼此密切相关不能孤立存在,但又互不相同各有其特殊的含义。信息作为物质和能量的运动特征的反映,描述了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存在的情况。但它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以声波、电磁波、文字、录像、录音等物质为载体传递的谈话、故事、音乐、报告等,不能没有这些物质载体而绝对独立的存在。因此,信息的客观物质性是无可怀疑的。

但是,从通讯和控制系统的观点看,信息也含有与人的知识、观念等精神因素相关的特征。因为在通讯与控制诸问题中,总要有人的某种参与。这样,信息就成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东西。它既来源于物质世界,又来源于精神领域;既能够为人所感知(表现为具有新内容的消息、知识),又能为人造的机器系统以及其它的客观物体所感知。所以,当前的科学界和哲学界对信息本质的解释还颇为不同。例如有的认为信息是一切物质的属性,有的认为它是非物质的精神实体,有的认为它是存在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客观而不实在的东西,有的认为信息是与物质和精神并列的世界第三本原,有的认为信息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有时也是观念的等等。但是,不管学者们对信息的本质做何解释,信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现代社会各部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则已越来越为人们认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