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信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信物分类:【传统文化】 传统习俗中以某种实物相赠作为男女爱情关系的一种凭证。不同的地区与民族,所赠信物各不相同。“赠戒指”是汉族风俗,男子多赠女方戒指,或亲自置于女子手指间,据说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唐?房玄龄等《晋书?西戎传》:“大宛俗,娶妇先以金铜心指环为聘。”今多把戒指作为装饰品佩载。“赠凤钗”,古代多流行于汉族,凤钗是女子的一种首饰,女方多以凤钗赠与男方,以表示对爱情忠贞。“赠罗汉”,旧时流行于汉族,男女相爱后,互赠罗汉以定终身。罗汉钱原是康熙皇帝六十岁生日时发行的祝寿“纪念币”,民间称之为罗汉钱。“赠如意”,旧时流行于汉族。如意原是赏玩之器物,用竹、玉、骨制成头作灵芝或云叶形,柄微曲,其上多有精致的雕刻花纹。男女两家议婚事成,男家则遣人去女家送如意一柄,或男子亲自交与女子,作为定情的凭证。赠手帕,古今皆流行,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有此俗。手帕既有实用价值,又因其为丝织品,可借此隐喻思念情人之意,故后来将其作为信物,相衍成俗。唐?元稹《莺莺传》有张生与莺莺在手帕上题诗相赠,倾吐爱慕之情的描绘。明?冯梦龙的白话小说有不少关于手帕传情的描绘。在鲁西北农村,还流行换手帕作为男女定情凭证的习俗。“赠红豆”,古时流行于汉族的婚姻习俗。红豆又叫“相思豆”、“鸳鸯豆”、“郎君豆”等,是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结的种子。相恋者赠以红豆作为爱情信物。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彩撷,此物最相思。”赠对子荷包”,流行于满族,女方将绣有各种图案的两只完全一样的荷包中的一只赠与情人,以定终身。此外,苗族少女赠花带;毛难族男子赠顶盖花(竹笠);独龙族男子赠小篾箩;壮族少女赠白底布鞋;傈僳族少女赠花勒夏(挂包);黎族男女互赠槟榔等等,都是少数民族中以信物定情的不同表达方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