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修族谱与立族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修族谱与立族规分类:【中国民俗】 旧时,韶关农村大姓氏建有祠堂,春节在祠堂祭祖,清明联宗扫墓,修撰族谱,订立族规,举办“入丁”和“灯会”等活动,在当时极为普遍。 修族谱族谱是本族史记,记载祖先来源及各房分派、亲缘分支、功名好事。如南雄县《麦氏族谱》记载“天下麦姓南雄出”。麦姓始祖公生于南雄,其裔孙繁衍外地。阳山县太平镇《李氏族谱》记载:“始祖公李火德乃唐太宗裔孙,宋自中原迁至福建宁化县。火德公有三子。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三一郎裔孙一支迁南雄珠玑巷,又移阳山启基立业。”阳山《李氏族规》家训有11则:一孝父母,二和兄弟,三睦宗亲,四重祭祀,五修坟墓,六务农业,七重敬贤,八慎婚配,九禁洋烟(鸦片),十禁非为,十一正人伦。其中提倡孝父母,和兄弟,务农业,禁洋烟,禁非为等,乃是为人之道,仍有现实意义。 祭祖祠粤北各大姓普遍有祭祖习俗。春节祭祖宗,清明扫墓。南雄县把祭祖称为“姓氏节”。以祖宗诞日为祭祖节日,如大塘黄姓定农历六月初六、乌迳李姓定九月十三、新龙王姓定七月十三、界址董姓定八月十四、坪田叶姓定八月十三等等为姓氏节日。逢姓氏节日全族男女老少,并通知出嫁女回来,一齐祭祖,已成习俗。1949年后仍沿行,“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20世纪80年代后又复行旧俗。 旧时,唐相张九龄裔孙分布于始兴、曲江等地,每年清明派人到北部张九龄墓祭祖。宋相余靖公后裔则到西郊余靖墓祭祖。1949年后活动少见。20世纪80年代后,又恢复祭祖活动。如余氏香港宗亲会及分支珠江三角洲的余氏族人来韶关祭祖,并修建坟墓。 1982年,旅居美国的瑶族代表团,根据瑶族“过山榜”和族谱记载,回国寻根问祖,找到乳源县必背镇盘公墓,乃是祖坟,进行祭祖活动。根据族谱记载:“三百年前,其祖宗居住必背,因天旱和兵祸,往西逃命至云南、广西,后入老挝山区居住。”他们逃难至泰国,作为难民被移居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他们找到祖宗后,回到美国联络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等国瑶族,成立世界瑶族联谊研究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