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修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修身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意思指陶冶锻炼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情操。语出《墨子?非儒》:“远施周偏,近以修身”。《墨子》中还专列有《修身》篇,文中提出,君子应以德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本不固者末必机。”且强调高尚的德操来自于主动自觉的修身:“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反之身者也”。孔子的修身思想最为丰富、系统。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后孟子提出:“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孟子?梁惠王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他还提出了“反求诸己”,“尽心知性”,养“浩然之气”的“内省”式的修养方法。荀子也提出:“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并专著《修身》篇。他说:“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也”,“上宣明则下治辨矣,上端诚则下愿悫矣,上公正则下易直矣。”(《荀子?正论》)对为官者的“修身”尤为强调。在修养方法上,荀子则主张“外求”式的方法,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他说:“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反之,“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此后,《大学》一书把儒家的政治和道德理论概括为“八条目”,并将“修身”列为最主要的条目之一,指出:“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也把“修身”列为国家“九经”之首。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修身则道立,”“见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后顾宪成提出修身是为了救世的主张。他说:“士之号为有志者,未有不亟亟于救世者也。夫苟亟亟于救世,则其所为必与世殊。是故世之所有余,矫之以不足;世之所不足,矫之以有余。矫非中也,待夫有余不足者也。是故,其矫之者,乃其所以救之也”。(《赠凤云杨君令峡江序》)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这种重“修身”的文化传统,以及“内省”式和“外求”式的修身方法,对后世有重大的影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