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假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假婚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部分彝族的婚俗。彝族女子年满17岁,要分辫换装,表示成年,将原来垂在背后的一根独辫,分成两根盘在头上;原来只有一颗珠子的耳坠,要换成一串珠子的。进入婚龄后,因各种原因尚未出嫁的,要举行“换裙”仪式。即选择吉日,在太阳将出未出或将落未落时,母亲将女儿领到屋外,先给女儿吃一个荞麦面炸的丸子,然后一面口中念祷,一面替女儿换上一条很短的紫红色毛裙。念祷的大意是:姑娘已经长大,可以成亲了,现在就为她举行婚礼。并指着象征新郎的旁边大石或大树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家人了,等等。有些地区,举行过这种假婚仪式的姑娘,就具备了与异性交往的性自由。 这是凉山彝族姑娘到17岁后,尚无人前来提亲,或因家境贫苦不能举行婚礼时的一种举措。其目的主要是避免他人对该姑娘的歧视。 举行假婚仪礼时,要根据姑娘的生肖,指定石磨、锅庄或扫帚等任何一物作为姑娘之夫。如以石磨为夫,则将石磨移至锅庄旁,背着姑娘绕转三圈后于石磨旁停下。接着煮一锅荞麦粥,宰杀一牲畜,请一多子多福的妇女,用九色布“扎尼”围姑娘的头绕几圈,并祝福说:“给她戴上金冠,给她穿上彩裙,把美名留给家族,把忠贞献给丈夫。”此后,便给姑娘换耳线、梳双辫、穿百褶裙,以示她已与石磨结为夫妻。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