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假民公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假民公田分类:【传统文化】 封建政府安置流民的措施之一。始于西汉。由于激烈的土地兼并,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社会矛盾加剧。为此,汉政府将国有土地(即公田)中的山川池泽、苑囿假(即租借)给流民耕种、并向农民提供种子、口粮、耕具,最初三、五年内免除农民租税负担,此后,农民通常要将收获物的40%交给国家,用国家耕牛的农民,要交更多的租税。农民由此成了国家佃农。这一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以后历代相沿,名称及做法都不尽一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