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做周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做周月分类:【地域文化】 仡佬族丧葬仪式中的一个程序。居住在贵州省黔西县、织金县一带的仡佬族雅伊支系,老人故去后,家人立即砍来一根长1丈2尺左右的竹子,竹梢上留下部分枝叶;再找白棉线(或麻线),按亡人寿数外加天一根、地一根计算,抽出若干根搓成1丈2尺长的绳子系在竹竿上,做成一种特有的祭祀仪杖,仡佬语呼之为“必果列”,将其竖靠在堂屋的后壁神龛旁(依男左女右摆放)。每天早、中、晚给亡人供饭时,每供一次,就在“必果列”的长绳上绾一个结。亡人安葬后,亦天天如此,直到满一个月。到了第三十天供最后一次晚饭前,便将竹竿半段按五寸左右的长度锯下九节来,每节破成四片,每片的两端削一个卡口,每四片按“井”字形扣成一个方框。又将九个方框相叠,摞成一个方形小圈,把它搁在一个竹筛里。再捉来一只小鸡崽(如无鸡崽,则以鸡蛋替代),放入方形小圈之中。在供完第三十天的最后一次晚饭之后,于次日凌晨把“必果列”的长绳取下来,环绕在方形小圈之外,又撮一升左右的米谷壳,倒进方形小圈之中,把小鸡(或鸡蛋)壅上,再拈来一个红火炭放到谷壳上,让它慢慢点燃。最后由家中主孝子端起竹筛连同剩余的竹竿、竹枝叶一起,趁村中无人走动之时,悄悄将其送出村外,选一个人迹罕至,干净而又淋不着雨的地方,妥善搁下,就算完成丧葬仪式中的最后一个程序。因全过程长达一月,故谓之“做周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