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做生日和祝寿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做生日和祝寿日

分类:【中国民俗】

小孩在成年之前,父母为祝愿其健康成长,还会举行一些相关的仪式,但自从行了成年礼后,便很少做生日了。有句俗话说:“三十人不知,四十人不晓,五十杀只鸡,六十、七十客来贺。”意思是三四十岁过生日不能做寿,50岁只是杀只鸡做纪念,也有的40、50岁做生日,只是邀请儿女或娘家人团聚。60岁满“甲子”,才能举行祝寿仪式。人到60岁称“花甲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90岁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百岁少见,富有小康之家,通常是在花甲、古稀、耄耋之年,设宴庆寿。做寿有所谓“男做齐头女做一”之说,即男子一般虚岁逢十做寿,女子一般虚岁逢一做寿。

民俗61岁以后才称“寿”,以后逢一为“大寿”,其余为“闲生日”,闲生日只有内亲送礼。旧时多为有钱人家做寿,贫穷人家很少做寿。做寿后便不能下力劳动,故有“有钱四十称老成,无钱六十称英雄”之说。做寿时间,有单独进行的,也有和儿孙结婚或过屋同时进行的。

“年满五十,自打爆竹自杀鸡,年届花甲,做寿女婿来发起”。省内民间祝寿活动,以满60岁生日最为隆重,均为女儿、女婿牵头为父母做寿,届时送匾(匾上的字须请有名望的人书题)、送抬箱(无盖高耳的箱子,内盛寿面、寿饼、寿烛、寿炮、寿酒、全猪腿、全鱼、阉鸡、衣物、鞋帽等),游街扬名;儿子、儿媳则承办酒宴款待亲属宾客。主家一般不发请帖,亲友知道后,自动来祝贺,有“先贺后请,不贺不请”之说。只要寿炮一响,客人上门送上一对寿烛,对寿星磕个头,便可在寿星家吃顿丰盛的寿面、寿酒。女儿、女婿还须做寿饼、煮寿面,发送给左邻右舍的亲朋好友,每家寿面一碗,寿饼少则一对,多则八只;小庆不办酒宴,只发寿饼。

祝寿日,大型的拜寿仪式十分隆重,设寿堂,张灯结彩,悬挂金色“寿”字,挂寿星图、寿轴和“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拜寿时,扶做寿人(包括配偶)至寿堂,先拜天地祖先。做寿者(“寿星翁”或“寿星婆”)着礼服,穿红鞋,上坐太师椅,寿台上点燃寿烛,鸣放喜炮。男左女右,子女和晚辈亲朋依次礼拜,并祝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如是同辈,则互相作揖道贺。拜寿完毕,分吃寿饼,向围观的群众散发糖果、花生等食品。寿星要给未成年的祝寿者发红包,俗称“百岁包”。拜寿仪式多在早上举行。行完礼后,吃寿面,喝寿酒。寿宴一般为两餐,头天一餐,俗称“暖寿酒”,寿日一餐,俗称“拜寿酒”。寿宴上要吃面条,俗称“长寿面”。萍乡,寿宴为三餐,头天晚上为“庆寿酒”,常是“十大碗”。第二天早上吃面,佐以四菜盘,称“挂须”;午餐为“祝寿酒”,富豪之家设“八碗四碟”或“一条龙”。父母70岁以上,女儿将寿被、寿鞋等“防老物”,贴上写有“长生不老”的红纸,一并送去,让老人生前一睹放心,也有的六十大寿时便送去。会昌县,做“七一”以上的寿庆,可吹喇叭,放大炮,并可在宗祠上挂匾留念,刻上贵人题词。献匾者一般是子孙、家族或官府。匾上题“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年高德劭”、“庆益椿龄”等辞。富裕人家,还要请戏班演戏庆贺。

旧时,举行隆重庆寿仪式的,多为富裕人家,穷人一般很少做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寿习俗仍存,只是礼仪从简,穿红鞋、敬天地祖先、散“百岁钱”等礼俗逐渐废除。老人逢生日,其家人及女儿、女婿、亲戚等前往庆贺,举行家宴,一般三四桌不等。在农村,也有的放一场或几场电影致谢全村人的。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时兴做生日。每逢生日,无论老少,吃一顿寿面或寿糕,以作纪念。城镇时兴买生日蛋糕,也有的在电视台点歌庆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