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傈僳族旅游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傈僳族旅游文化分类:【传统文化】 傈僳族,主要集中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丽江、迪庆、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等地区和四川的木里、盐源、盐边、渡口等县市,现有人口约57.5万。一部分人信仰原始宗教,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傈僳文。傈僳族最重要的特点是能歌善舞。凡傈僳族人,不论男女老幼,几乎人人都既能唱又能跳。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串亲访友、盛大聚会、谈情说爱,甚至说媒求婚、打官司告状、头人裁决,都用唱歌来表达。傈僳族人生活的地区,被称为“歌舞的王国”,时时有歌声,处处有歌声,田边、山腰、江边、村头都是歌舞的场所。歌舞的内容非常丰富,唱打猎、唱采集、唱种田、唱犁地,最多的是反映青年男女的爱情。其中最集中的一次精彩表演为“温泉歌会”,又叫“澡堂会”,1949年后统一规定为春节后的第三天开始举行。男女老幼在歌会上,一面洗澡,一面唱歌,牵手搭肩,歌舞并举。傈僳族人独特的风俗之一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婚姻方式,如福贡的“埋沙子”和大理州鸡足山下的“摔跤”,为其他兄弟民族所没有。即青年男女之间通过互相挖沙坑掩埋和摔跤抢腰带等衣物两种形式,来决定彼此之间的婚恋关系。举行婚礼时,一般都要摆设酒宴。傈僳族民间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作品,如《天神捏地球的传说》、《洪水滔天,兄妹成家》、《天狗吃月》、《绿斑鸠的故事》、《姐妹俩》、《阿普阿邓的故事》、《弩弓队大战英军》、《擂石痛打鬼子》等神话和抗击侵略者的故事,也有氏族图腾崇拜的故事。他们的诗歌,通常都是严格对仗的七字句,且都能吟唱。傈僳族有自己的自然历法,按气候、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农时节令分为十个月份。农历腊月和正月是结婚月,春节前后最为集中。工艺制作都是家庭手工制作,主要有纺织、刳木、竹编、制陶削竹等。刳木技术精湛,用刀斧可刳成渡口独木舟、建房用料、日常用具及弩弓。竹编如各种各样的背筐、囤篓、鸡笼、筷篓、筐筐、架溜索桥的竹篾索、铺地围墙的篾笆等等。土锅、土罐等陶制品解放前普遍使用。削竹应用较广,背水、贮水的竹桶,接水的水览,水酒的加盖竹罐、饭罐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