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傩坛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傩坛班

分类:【中国民俗】

贵州黔东北和黔北很多村寨都有傩坛,治病、消灾、求子、保寿都要请土老师(法师、端公)施“法”,而这些活动,都与傩堂戏的演出密切相关。土老师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还是傩堂戏的导演、演员。傩堂戏的演出单位称为“坛”,掌坛师都是比较有声望的法师。一个坛少则六七人,多则十余人,演员多系掌坛师的徒弟。他们演出傩堂戏,一般须“还愿”的主家邀请,“还愿”是对“许愿”而言的。对神许了愿,必须以酒肉、纸烛以及搬演傩戏来祭谢神灵。傩堂戏演出剧目的多少,一般根据主家的经济状况来决定。

傩堂戏行当划分为老生、小生、老旦、小旦、花脸,演员均系男性。在唱腔方面,有“九板十三腔”之说。伴奏的乐器有鼓、钹、马锣、大锣,都是打击乐器。道具服饰都极其简朴,除面具外,主要有法衣、罩帽(头扎)、锣牌(牌带)、师刀、宝剑、水碗、石砚、马鞭、神棍、牛角等。

据道真县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2000年的统计,道真全县共有傩坛班45个,330多位傩戏艺人。湄潭县有8个傩坛班,除抄乐乡傩坛班外,其他傩坛班只搞傩祭,不唱傩戏。有一些傩法坛师,并不组班带徒,但他们常应其他法师的邀请“唱赶坛”。湄潭县抄乐乡安永生坛班现有成员10人:班主(掌坛师)为安永生,其余为安永生的师弟和徒弟。常演的剧目为:《毛鸡打铁》、《骑龙下海》、《金魁捉鬼》、《张少子打鱼》、《排曹》、《开洞》等。

傩戏艺人均是兼职。他们举行仪式的时间,多在晚上。仪式规模有大有小,时间有长有短。傩坛传承具有神秘色彩。一个普通农民要成为公众认可的傩坛艺人,要经过“投师拜法”、“跟班学艺”、“抛牌过职”三个阶段,历时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其过职仪式主要包括出师、请职、抛牌等程序。先选择一个吉日,做开坛、参灶、申文、立楼、搭桥、交牲、回熟、勾愿、请职、送神共十堂法事,完后安香火、扫坛。请职法事由授职师傅做,在自家(受职人)房屋吞口用五张大方桌设一个传法台,上面一张桌子上供祖师牌。若是传内(家传),牌位对向香火(中堂的神龛),掌坛师(即传法师)在傩坛上做一阵法事后,就跳上传法台,坐在祖师牌前,受传者穿上长法衣,跪在师傅面前,用衣篼接牌带和法诀。请职出师后,即可单独行艺。

傩坛班将傩公傩母视为最高神灵,传说中的傩公傩母或是两兄妹(有的坛班认为这两兄妹就是伏羲、女娲),在洪水毁灭了全人类后结婚、繁衍后代;或为放牛娃拾到或用泥巴捏成的两颗人头,供奉后显灵,被奉为“傩公傩母”。傩公傩母在民间又称“东山圣公,南山圣母”,或称“师爷、师娘”“傩公、傩婆(娘)”等。他们分别被制作成木雕头像,身穿红衣,举行仪式时置于神坛。各地傩坛班无不如此。然而每个端公都有师承,在受人延请,举行儿童过关、老人求寿、驱病求福等傩仪时,都要“观师”,即奉请历代祖师前来协助“作法”,并保护端公本人的人身安全,不受恶魔侵害。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