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儒家文化的圣地――曲阜孔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儒家文化的圣地――曲阜孔庙

分类:【地域文化】

今天位于曲阜城中心的孔庙,是历代不断增修、扩建而成的祭祀孔子的地方。建孔庙始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前478年)。当时的鲁国国君哀公为了表示对“尼父”的尊崇,将其生前“所居之堂”当作“寿堂”,将其生前的“衣、冠、琴、车、书”保存起来,对其“岁时奉祀”。开始规模很小,因儒家在当时只是一个学派,地位并不显要。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帝幸阙里,以太牢祀孔子”,为帝王祀孔子之始。尤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东汉章帝时召开的白虎观会后,经过汉儒改造的孔孟之道,更加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孔庙的修建越来越受重视,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愈来愈巍峨壮观。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孔庙经过历代王朝的数十次扩充修建(仅明朝就重修重建11次,清修建达14次),终于修成了“巍峨崇闳,坚致壮丽、纤悉完备、焕然一新”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孔庙。

曲阜孔庙占地13万多平方米(约200亩),南北长1公里多,前后9个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的排列,包括五殿(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一阁(奎文阁)、一坛(杏坛)、一祠(崇圣祠)、两斋宿所、十五亭(奎文阁前二,后十三)和54座门坊(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及金声玉振坊、太和元气坊、德侔天地坊、道冠古今坊等)。各种建筑内外保存着汉、魏、唐、宋、元、明、清等朝的汉、满、蒙文碑刻2000多块。尤其是巍峨的大成殿、秀丽的杏坛、宏伟的奎文阁、古雅的圣迹殿,从内到外,金碧辉煌、宏伟壮丽,巧夺天工,为我国古代建筑、雕刻、绘画、书法之集锦。大成殿前的10根深浮雕盘龙石柱,雕刻精细,双龙如飞,为稀世珍品。庙的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殿阁成群,间以孔子手植桧,挺拔葱郁的苍松翠柏、千年古槐,还有至今仍结果累累的宋代银杏,令人观之有肃穆、雅深而又绚丽多姿之感。

大成殿是孔庙内宫殿式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大成殿原名“宣圣殿”。宋徽宗赵佶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更名大成殿,并御书扁额。明代重建增扩,清雍正二年(1774年)遭雷击重修后,殿下筑有巨型弥陀座石台基,高2米多,占地1836平方米。殿高31.89米,阔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斗拱交错,黄瓦朱甍,巍峨宏丽。藻井梁坊的金色龙图案都用金箔贴制,更使大殿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檐下巨型石柱28根,用整石雕成,每柱高5.98米,均垫以覆盆莲花宝座柱础。后檐两山有8面水座线雕团龙祥云石柱18根,前檐下10根,深浮雕双龙戏珠,下托山海波涛,上缀朵朵浮云。雕刻玲珑剔透,造型优美生动。殿前露台宽敞,祭孔“八佾舞于庭”即此。台下铺陈石雕螭首,周围筑有双层汉白玉雕栏,并有复道四通。建筑设计精致严密,艺术价值甚高。殿内正中悬“至圣先师”横匾,神龛内供孔子脱胎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孟轲)、十二哲(闵子骞、仲弓、子贡、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冉求、子游、子张、朱熹)塑像。大成殿两庑供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于此,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孔子这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中国“仰之弥高”的重要历史地位,不由不对他所开创的左右了中国人几千年文化心理、行为方式的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产生一种叹服和敬畏之情。这也许正是孔庙这座古代建筑群真正的文化意蕴所在。

在曲阜,还有与孔庙一起并称“三孔”的孔府、孔林,前者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又称“衍圣公府”,内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和大批历史文物。后者是孔子及其家庭的墓地,占地3000余亩,大树两万余株、数十个品种,是国内唯一的一处最大最古老的人造园林。

除三孔之外,曲阜城内的颜庙、城外的洙泗书院、尼山孔子庙、夫子洞,孟母林,邹县城南关的孟庙、孟府、孟林等都是儒家文化在齐鲁文化史上声势显赫的象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