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兀良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兀良哈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斡朗改”、“兀良合”、“乌梁海”等。中国古部落名。其族源和居地说法不一。据《史集》,分二支:一为讷古思族的分支,蒙古都儿鲁斤诸部之一;一为分布于巴儿忽真隘(今巴尔古津河流域),以狩猎为业的“森林兀良哈部”(槐因兀良哈)。《元史》和《元朝秘史》则统称为“兀良哈”,分布于鄂嫩河上游及肯特山一带。“兀良哈”之名,辽代已见于史,为辽五十九属国之一,辽置斡朗改国王府治之。后被蒙古部征服。成吉思汗时,参加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最著者有者勒篾、速不台、察兀儿孩等人,他们于开禧二年(1206)蒙古汗国建立时均因功封为千户长,元时,其后裔历任要职。元中叶以后,部分居朵颜山地区,元朝设“朵因温都儿兀良哈千户所”治之。明以其地置朵颜卫。因与福余、泰宁两卫毗连,合称朵颜三卫或兀良哈三卫。后金兴起后归附。散居于喀尔喀蒙古西北的兀良哈,清代被分为唐努、阿尔泰、阿尔泰诺尔三部乌梁海。1864年(同治三年)后, 唐努乌梁海之大部与阿尔泰诺尔乌梁海相继为沙皇俄国侵占。阿尔泰乌梁海的部分地区今仍属新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