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先秦物质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先秦物质观

分类:【传统文化】

在殷周之际,人们已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抽象出两种有关宇宙生成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一种是“八卦说”,认为天、地、山、泽、水、火、风、雷等八种自然“物”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另一种是“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自然“物”构成了世界万物。这两种学说长期并行,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又进一步地对构成世界万物的那些自然物本身的内部结构,作了思辨性的探索。墨家学派提出了“原子说”。他们把原子称为“端”,认为物质世界内部是由无数个端所组成的。端,极为细小,内部无间隙(端,是无间也”),因此,它不可能剖开(“非半,弗”)。要是想把一根木棍(假设不考虑它的厚度)一半一半地砍,可以有两种砍法:一是从前头砍起,先砍掉一半,后再砍掉一半的一半,……这样不断砍下去,砍到某一步必定会出现砍不下去即不能再分为两半的情况(“进前取也,前则中无为半”),那是因为在这一部分中间的位置上恰好有端的存在(“犹端也”);一是从前后同时砍,同样砍到某一步也会遇到砍不下去的时候,这也是有端的缘故(“前后取,则端中也”)。约在公元前4世纪的惠施,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说:“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个“小一”无内部可言,当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原子。

但是某失名辩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即认为物质内部的结构不是原子的,而是连续不断的。他说:“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一种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也在公元前4世纪时期的宋廨、尹文等人则提出了另一种学说――“元气说”。他们认为:“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这“精”是什么?“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就是说“精”即是“气”。“气”流行于天地间,登于天,入于渊,在于海,在于山。也就是说,天地间一切东西都是由精气产生的。宋廨、尹文学说是从老子处继承下来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这里,老子把“道”看成是物质的始原,是物质性的。元气学说是我国古代关于物质结构方面的最主要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启其端序,汉唐时期进一步充实和发展,至宋明时期更蔚成风气。元气学说的产生,在我国古代物理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