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八仙高擎栋梁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八仙高擎栋梁来

分类:【风俗文化】

汉族民间建房视为生活中的大喜事,是关系到家运和子孙兴衰的 “百年大计”。因此,整个建造过程,讲究吉利,民间传统习俗,要举行“动土”、“上梁”、“搬家”三次仪式。以“上梁”最为隆重。

上梁,就是上大梁,是建房的高潮,这是新屋即将落成的标志,民间盛行一套喜庆、隆重的上梁仪式。

上梁吉日选定后,这天诸亲好友,都要送礼庆贺,并且有赶来帮工的风俗。礼物一般以与房主关系的亲疏而定。上梁主持人,必须在中堂按辈份大小挂上贺喜的幛轴。礼物陈列桌上。柱子两旁要贴“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类对联,横批也多 “福星高照”、“紫气东来”等吉祥辞句。正中设香桌,摆上鲤鱼、猪头、定升糕、兴隆馒头、抛梁元宝等等,有的地方还放两根甘蔗。这些供物,都是讨个兴旺隆盛、步步高升的吉祥利市之物,祝愿搬入新屋后日子过得像甘蔗一样节节高升,甜甜蜜蜜。时辰一到,主人香烛祭拜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镰刀、尺子、镜子、秤杆拴于米筛上,悬挂在中间堂屋的正墙上。苏杭民谚说“鬼怕尺量”,传说化成美女一类的厉鬼,用尺一量便量出原形。镜子也是能照出妖魔鬼怪的宝物。“鬼怕见洞眼”,百眼千洞的米筛,具有驱鬼的法力,还有锋利的剪刀、镰刀,也能令魔鬼望而生畏。总之,有了这些镇邪之物,新屋便可告宁了。

上梁开始,燃放“高升”、“百子”鞭炮。随后泥木 “作头师傅”,从左到右分别爬上栋柱。边上边唱:

脚踏云梯步步高,新造高厅接云霄;

上梯一步高一步,下梯步步后来高。

小姐要上绣花楼,官官

要上读书厅;

读得书来识得字,三鼎甲里中头名。

泥木“作头师傅”上到柱顶,下面泥木工,人数对称,分立两边,等下边把红绸布用硬楔(三至六枚)钉在正梁上,两头系上作头师傅甩下来的绳子。上面作头师傅互相打过招呼,便喊道:“上啊!大吉大利!”随着大梁缓缓而上,老工匠边上梁边唱起祝颂讨彩的《上梁歌》:

福以天开,文运起发,造起万年华堂。

东边一朵紫云来,西边一朵紫云来,

两朵紫云各架起,八仙高擎栋梁来。

与此同时,鞭炮齐响,作头师傅将正梁敲进榫内后,又从梁上下来,头顶一个木盘,内盛红枣、老菱、定升糕、兴隆馒头、上梁元宝,还有铜钱、镍币,加香烟、纸包糖等。登梯而上,边上边唱:

手扶金梯步步上,芝麻开花节节高;

祝贺主家千年富,儿孙满堂万年安。

下面主家夫妇就在堂屋张开红锦,作头师傅又唱:

一阵风来一阵香,恭喜主家造新房,

快把锦锻来分开,金银财宝一齐来。

一边唱,一边将抛梁元宝往红锦上抛。这种风俗,俗称“接财宝”。

最后,作头师傅将盘里的铜钱、红枣、定升糕、兴隆馒头、上梁元宝,抛向在堂屋下面等着的“接元宝”的人群,任众人抢,孩子们抢得更欢。边抛、边抢、边唱:

抛梁抛得处处有,四方邻居带喜归;

主家量大福气大,八方美名传佳话。

一只糕来两头翘,两头翘来像元宝;

今朝当家财星照,团团四周掼元宝。

“掼元宝”,是上梁仪式中最热闹的场面。所谓“掼元宝”,指“上梁元宝”,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种米塑艺术品,系用湿米粉蒸熟和色,捏成一只只元宝形年糕,并将它们叠在一起,顶端插上龙、凤、麒麟等面作塑像,色彩鲜丽,栩栩如生,富有 “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吉利口彩。抛梁铜钱,俗称为“打鬼钱”,与驱煞、镇邪有关。

上好正梁,接着就是钉椽子,盖瓦片。旧时,不管天晴落雨都得按风水先生选定的日期和时辰上梁。若遇晴天,上梁歌中会有“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美辞;即使天下雨,上梁歌中也会有“风也来,雨也来,正是风调雨顺” 的口彩。

这天晚餐,新屋内要摆“上梁酒”。主人除给“作头师傅”以上梁红包外,还得按桌向工匠、帮工和贺客们一一道谢,并分送“上梁糕”。现在均改送香烟、糖果。此时,还要向附近邻居分送“上梁糕”。同时,诸亲贺客回去时,主人还必须将他们送来的糕、肉等礼物,分出一半让他们带回去,不能全收。

汉族民间如此重视上梁仪式,是因为作为两面架椽、承载屋顶重负的大梁放得坚固与否,关系到新屋安危和子孙后代祸福。举行隆重上梁仪式,一来希望木匠泥工加把劲,二来热热闹闹庆贺新屋落成。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