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二十四诗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二十四诗品

一名《诗品》。诗论。唐司空图(837—908)撰。一卷。图有《司空表圣文集》已著录。此编与钟嵘《诗品》同名而异趣,总结有唐一代诗歌特点和风格。分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每品各以四言韵语十二句描绘诗歌形象特征。在诗歌理论中独树一种评论体例。充分发挥“韵味”之说,强调“意境”,要求“思与境谐”,即情景交融。初步指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一般与典型区别,神似和形似关系。特别强调诗歌艺术的多样性。作者崇尚冲淡,追慕玄虚,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宋人严羽及清人王士祯论诗均受此书影响。有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绍虞集解本,与《续诗品注》合刊。一九八八年北京出版社有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颇可参读。

406 二十四诗品

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唐司空图撰。因全书有24目,故称《二十四诗品》或《诗品二十四则》。本书专论诗歌风格和艺术特征,分诗歌风格和境界为雄浑、冲淡等24类,而后各以四言韵语12句形象描绘、品评每类诗风的特点。论诗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主张“不主一格”,提出“韵味”说,明确强调“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认为“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较深入地接触了形象思维问题。此外,还探讨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强调“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的典型化方法。本书对诗歌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诗歌艺术类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开创一种特殊的诗歌体例,曾得到北宋苏轼、南宋严羽、清代王士祯的高度评价。

二十四诗品

理论批评专著。唐司空图撰。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属山西)人。出身世代仕宦之家,三十三岁时进士及第,曾任光禄卿主簿、礼部员外郎等职。适逢黄巢起义军攻占京城长安,退归王官谷。后又被召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均为期不长,或因病辞官,或称疾不赴。六十七岁时正式隐居于中条山王官谷。朱全忠建后梁,杀唐哀帝李柷。图闻讯不食而死,年七十二。今存《司空表圣文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五卷。
《二十四诗品》专谈诗的风格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风格”多称为“体”。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二十四诗品》论风格的最大特点,便是着眼于各种风格的意境,而不注重它们形成的要素与方法。作者用诗的语言,为各种风格描绘出一幅幅意境,对这种风格的创造方法则在行文中略加点拨。有的通篇是感性的形象画面,而毫不作理性的逻辑分析。如“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澹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只是给出了一种“清奇”的意境而全不说破,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悟、把握,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大部分篇章虽有几句对表现方法与特点的理性点拨,却也尽量保持形象性与诗意,与整篇的意境相一致,相融会。如论“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中所描绘的幽远、静谧、明丽的春日景象,便是所谓“纤秾”风格。“乘之愈往,识之愈真”等句,可以视为对此风格的理论分析,即愈是深入体验观察这自然风光,便愈能认识它、把握它,在表现上也愈会避免与古人陈陈相因而新意无穷。这无疑是说客观世界是诗的源泉。但“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又可视为诗中那位主人公在深入探胜寻幽,而与前面的诗句仍保持着形象上的一致。
《二十四诗品》虽被称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其实全都打上作者世界观的烙印,体现着作者作为一名希心释道、笃好虚淡、落落寡合、内心悲凉的隐者的倾向与情绪。他以意境说明风格,其中的“意”往往是“幽”、“独”、“淡”、“默”,其中的“境”则往往是荒旷,是虚寂,是月夜,是夕照。即使那些“雄浑”、“豪放”、“劲健”、“旷达”的风格,也缺乏鼓舞人向上的精神力量。而在哲学层次上统摄这些意境的,则是“道”、“真”、“素”、“虚”等庄老和玄学的概念术语。所以严格说来,它并非“不主一格”,在总体上均倾向于冲淡。
“诗品”的“品”可作“品类”解,即二十四类;也可作“品味”解,即对各种风格加以玩味。司空图好以“味”论诗。他在《与李生论诗》中说:“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他要求诗应有“味外之味”。所谓“味外之味”,便是“韵外之致”、“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具体的艺术形象所引发出的联想、想象、美感的无限性。《二十四诗品》论风格也贯穿着这种艺术好尚。如“雄浑”中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含蓄”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形容”中的“离形得似,庶几其人”,等等。由于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要求诗自然而不做作,真纯而不虚矫,随兴而不勉强。这些贯穿全书的思想,也是对诗艺的贡献。
此书由于采用感性描绘的方法,又多老庄玄学气息,故缺少明确的规定性,有的甚至玄虚缥缈,难于把握。但诗无定格,无死法,说诗本就不易,说风格尤难,这种方法反显得比当时一些“诗格”、“诗法”之论要圆融得多,也利于见仁见智,随人之性分高下而各有领悟,各得其妙。《二十四诗品》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如严羽的“兴趣”说、王士禛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可以在司空图这里找到其渊源所自。今人陈尚君等认为《二十四诗品》系后人伪作,考据精详,持之有故。但在学术界达成共识之前,姑仍系于司空图名下。
有《说郛》、《津逮秘书》、《谈艺珠丛》、《历代诗话》及《全唐诗》本。现在比较通行的版本有郭绍虞的《诗品集解》、罗仲鼎等人的《诗品今析》等。

《二十四诗品》Ershisishipin

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唐司空图(837—908)撰。司空图是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曾官知制诰、中书舍人等。唐末时局动荡,他归隐中条山王官谷别墅。“诗品”即品评诗歌。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文来加以描述,其中亦间及作家之思想修养、艺术手法等。不仅分类较为精确,而且用大量形象化的比喻来描绘比较抽象的诗歌艺术特征,多有会心之处。然其多用山林隐士的情趣及释、道出世之语来描写诗歌境界,迷离神秘,较为费解。司空图论诗,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和清远醇美之意境,提倡“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二十四诗品》体现了其理论主张。此作影响较为深远。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与之一脉相承;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说,亦以司空图所说为准则;清代袁枚则有《续诗品》等,足见其在开创文学批评形式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十四诗品

诗论专著。简称《诗品》。唐司空图撰。一卷。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等二十四类,每品用十二句四韵语进行描述,也涉及作家的思想修养与艺术手法。他提出艺术应当“不拘一格”,强调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对二十四品均表欣赏。通行本今有《四部备要》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