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珍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八珍糕分类:【传统文化】 明清宫廷糕点,属药膳的一种。八珍之名较多,有 “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迤北八珍”等。《周礼?天官?膳夫》 云: “珍用八物”,即包括淳熬、淳母、炮豚、炮?、捣珍、渍、熬、肝碾等八种制作美食之法。后世泛指八种珍食。元代以前以醍醐、?沆、野驼蹄、鹿唇、驼乳麋、天鹅炙、紫玉浆、玄玉浆 (即马奶子)。此后多以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鹗炙、猩唇、熊掌、酥酪蝉为八珍。明代《外科正宗》中 “八珍糕方”,系治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等症。清乾隆帝曾亲配“八珍糕方”,系用人参2钱、茯苓2两、山药2两、扁豆2两、薏米2两(炒)、芡米2两、迷莲2两 (肉)、粳米面4两、糯米面4两,其研成细粉后加白糖8两,再蒸成糕。由御药房负责制作。每日随熬茶时吃4至6块,具有健胃补气、固肾养脾之功。光绪六年 (1880) 农历九月十三日,御医李德立根据慈禧太后右关节滑而显微大的症状,左关节稍松症状,拟以 “八珍糕” 方收 “理气化饮” 之效。系由茯苓、莲子 (去心)、芡实、扁豆、薏子、藕粉等各2两研成细面,加以白糖而制成。与以前八珍糕方有异。这种糕色白细腻、清香甘甜、药气较小、松轻可口,病人乐于食用。今日民间也有 “八珍糕”,或称“健脾糕”、“肥儿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