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兰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兰州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上游的河谷中。这里自古就是一个民族杂居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羌人驻牧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兰州黄河南岸修建长城,当时兰州地属陇西郡。汉朝控制河西以后,为了彻底隔断北方匈奴和西方羌人的联系,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二县,设置了金城郡,与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合称河西五郡。金城郡共辖13个县,其中的金城县就设在今兰州城区南。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秦汉两朝都向金城一带大量移民.同时鼓励军民开荒种田。大批的移民和守边士兵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也带来了引水修渠和灌溉技术,大大促进了金城农业生产的发展。汉朝开通河西走廊以后,兰州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当时由长安出发,溯渭水西行,其中一条就是经由兰州的。这条路线所经之地,大多是郡县治所,人口比较稠密,交通设施、生活和安全方面,也均比其他线路好,是汉唐之际重要的交通孔道,同时,国际交流对金城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影响很大。东汉末年,由于地方官吏豪强对这里的羌人侵夺奴役,无所不为,激起羌族人民反抗,战争连年不断,加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使金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口锐减,金城郡所辖县城也减少了3个。建安年间,曹操平定了金城一带,任命苏则担任金城太守。苏则到任以后.招流民,教耕种,与民分粮而食,安抚少数民族,发展民族贸易,还率兵平乱,使一度受阻的“丝绸之路”畅通,对兰州城的发展贡献很大。曹魏和西晋时期.金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东晋十六国时期长时间的大分裂,金城一带作为战场长达一二百年之久。劳动力的损失和生产的破坏十分严重。一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兰州在隋唐时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正式设立兰州,八年又设置兰州总管府,因城南有山名皋兰,所以取名兰州,至今已1400年。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兰州是西北边地的军事重镇,政府派兵驻守,广开屯田,以解决边防军的粮秣。同时,兰州一带还是唐朝的监牧地,即官办的养马场。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兰州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原地区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显频繁,兰州也就成为中外友好使者的必经之地,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交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的都会。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兰州一带落入吐蕃之手,一直到北宋建立。11世纪60年代,兰州又为西夏占据,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才被收复,人民饱受三百年战乱之苦。宋朝收复兰州后,在兰州古城设置了兰泉县。为了抵御北边西夏的进犯,宋朝在旧城之北的黄河南岸展筑北城,另外还扩建了金城关,在金城关与兰州城之间的黄河上架设了浮桥。自南宋以后.兰州又成为宋、金争战的地方,直到元朝建立。宋、金、元时期,兰州都是一州的首府,明朝,仍然如此。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朱元璋的十四子、肃王朱?移驻兰州,主持“甘州五卫军务”和“督军屯粮”,促进了兰州一带农、牧业的发展,兰州在西北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上的地位又重要起来。明宣德年间,兰州城进一步扩建,城西北至东北增筑外郭,正统十二年(1447年)城东至北增筑郭城,修建郭门,至此,兰州城垣基本定型。清代,兰州的工农业、商业、交通和文化都得到了发展。继明代之后,清政府继续开发水利、广兴屯垦,而且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茶马交易。同治十年(1871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设制造局,光绪五年(1879年),左宗棠利用西北盛产羊毛的条件,又设“甘肃织呢总局”,这是我国第一个机器毛纺织工厂。宣城年间,又在兰州城北建成铁桥,即今中山桥,另外还设有贡院、书院、电报局等。但在清朝初年,甘肃就发生过回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同治年间又爆发过一次,当时“陕、甘频年兵燹,孑遗仅存”。这之后,兰州人民饱受压迫剥削和军阀混战之苦,兰州城也变得破败不堪。解放以后,兰州城焕然一新。工业建设突飞猛进,已初步建成我国西北的工业基地,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毛纺、机械制造,中成药等工业而闻名全国,交通运输事业也发展迅速.市政建设更是日新月异,现在的兰州城,已成为一座高楼林立,道路通畅、生活方便的现代城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