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关帝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关帝庙

分类:【传统文化】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河东人,三国时蜀国名将,为刘备的“心腹之臣”。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县解州镇西关,处中条山盐池之间,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庙坐北朝南,总面积1.8万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由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亭内有线刻结义图案一方。北部为正庙,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为两翼。前后院自成格局,和谐统一。前后有廊屋百余间围护,形成左右对峙而又以中轴为主体的我国古建筑传统风格。布局严整,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精致。另外,在关羽祖籍运城市常平村也立有关帝祖祠,创建于隋,金代始成庙宇。后关羽历代追封,庙堂随之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庙前牌坊三座,左右木构,中间为石雕,两厢配以钟鼓二楼。庙内中轴线自前至后,有山门、午门、享殿、关帝殿、娘娘殿、圣祖殿等六进殿宇,两侧配以厢房、配殿、回廊。在总体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宫”之制。关帝殿为重檐九脊顶,殿前古柏分峙左右,殿内木雕神龛装饰富丽。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凝神端坐。娘娘殿前有垂花门,左右配殿分峙,自成院落。殿宽深各五间,重檐歇山式,前有插廊,内有神龛,关夫人凤冠霞帔,端坐其中。圣祖殿位居最后,五开间,悬山顶,内供关羽始祖忠谏公,曾祖先昭公,祖父裕昌公,父成忠公像,这是其它武庙中没有的。庙内东隅八角七层砖塔一座,祭奠关羽的父母,金大定十七年建造。庙南石碑林石是关氏祖坟,庙内石碑数十通,对关羽封号、关羽世袭、庙堂沿革记载很详细。

在今西藏拉萨市布达拉宫西南帕玛日山下。为汉族形式的一座庙宇,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主供关羽塑像。庙旁原有功德林寺(意即“一切平安”),也建于同年。该寺为庆祝清政府派大将军福康安进藏击败入侵的廊尔喀军队、祝愿汉藏两族一切平安,在西藏执政洛桑?丹白贡布的主持下而修建的,乾隆帝御赐“永安寺”匾额,为拉萨四大丛林之一。乾隆、光绪,其寺主洛桑?丹白贡布和阿旺班丹?根敦嘉措曾任西藏摄政。今寺已圮,仅存关帝庙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内。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道光十八年(1838),山西、陕西两省旅周商人集资建成,故又称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华丽壮观,沿中轴线向纵深布局,分前、中、后三进院落。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58米,总面积1659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大殿、戏楼、春秋阁等。大殿前有清乾隆时建的石牌坊,形体高大,雕刻极精。牌坊两侧置一对铁铸旗杆,高21.5米,下端直径0.3米,上端直径0.15米,铁座呈六边形,共重15吨,奇特壮观。该庙为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

锡伯族寺庙之一。关圣帝君,即三国蜀汉之关羽,字云长,又称关公,被锡伯族奉为神明,主要是景仰他的忠义威武、英勇报国的浩然正气。这也表明锡伯族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善于吸收中原文化为己用。沈阳锡伯家庙太平寺正殿西侧,与正殿相连建有关帝庙。门楣上方高悬刻有“浩然正气”的金字木匾,关公坐像上方木匾金字是“威振华夏”。墙壁彩绘《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和《单刀赴会》等《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画面。辽宁锡伯村、伊犁锡伯营,几乎每个村或牛录都建有关帝庙,其规模、造型、彩绘等都很可观。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各村、牛录举行庙会,设盛宴,庆祝“磨刀节”,名曰替关公磨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