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关汉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关汉卿分类:【传统文化】 元代杂剧剧作家。名不详,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关汉卿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安国县)伍仁村(见乾隆《祁州志》卷8)、解州(今山西运城县,见《元史类编》卷36)等几种不同说法。他生于金末,卒于元大德(1297―1307)时或其后,艺术活动地区主要在大都,晚年到过杭州。元代熊自得《析津志?名宦传》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永乐大典》卷4653天字韵引)在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创作年代较早,《录鬼簿》将他列于“前辈才人”56人之首,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也说他“初为杂剧之始”。友人有戏曲作家杨显之、梁退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演员珠帘秀等。他在当时享名极盛,被尊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明代贾仲明为《录鬼簿》补撰[凌波仙]吊词)一些后起杂剧作家如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沈和被称为“蛮子汉卿”等,可以看出他在元初剧坛上的崇高地位。关氏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仅编写剧本,并且亲自参加舞台演出,“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臧懋循《元曲选》序)关氏一生作剧67部。现仅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关大王单刀会》、《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感天动地窦娥冤》等18部。在现存关汉卿杂剧作品中,曲白俱全者15部;《调风月》、《拜月亭》、《西蜀梦》3部曲文完整,科白残阙。另有《唐明皇哭香囊》、《风流孔目春衫记》、《孟良盗骨》3部,仅存残曲。关汉卿的散曲,现存套数12套,小令35支。关氏戏曲创作,大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苦难遭遇和反抗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不同类型妇女形象。剧本结构完整,矛盾集中,戏剧冲突尖锐强烈,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曲词质朴精炼,对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有过很大影响。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被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1958年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国际国内广泛展开了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9月28日晚,中国至少有100种不同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了关汉卿的剧本。其代表作《窦娥冤》被称为世界著名大悲剧之 元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元钟嗣成《录鬼簿》说他“太医院尹”,元史《百官志》里没有“太医院尹”这一官职,可能于元初在太医院一度为小吏。夏庭芝《青楼集》所载邾经序说关汉卿是金遗民,入元不仕。他与戏曲家王和卿、杨显之等相友善。元末熊梦祥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析津志》)关汉卿不仅编写杂剧,而且通晓音律,长于歌舞,曾“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上台亲自演戏。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曾创作杂剧63种,约占元人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现存杂剧18种,有《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单刀会》、《望江亭》、《蝴蝶梦》、《玉镜台》、《金线池》、《谢天香》、《绯衣梦》、《西蜀梦》、《哭存孝》、《鲁斋郎》、《陈母教子》、《王侯宴》、《裴度还带》、《单鞭夺槊》、《西厢记(第五本)》。前五种是代表作,后六种是否为汉卿所作,历来说法不一。另有《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仅存残曲。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多首,完整的套曲十二套。大部分保存于元人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中。散曲写得生动清新,有诗词韵味。如《别情》、《青杏子》。《不伏老?南吕一枝花套》写得幽默风趣,有自叙性质。由于他生活于社会底层,出入瓦舍,与书会才子、民间艺人往返,有深厚的生活体验,所写杂剧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尤其对妇女们的遭遇与斗争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戏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如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燕燕等,性格鲜明,生动感人。戏曲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表现了广阔的社会内容。曲词本色而精炼,善化民间口语为独具风格的戏剧语言。王国维称他“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考》)并非过誉。元末明初的贾仲明说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挽关汉卿辞》,指出他在戏剧界的重大影响。关汉卿戏剧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戏剧艺术技巧,促进了我国古典戏剧的发展。今存《关汉卿戏曲集》。其生平略见于《录鬼簿》(元钟嗣成)、《析津志》(元熊梦祥)、《太和正音谱》(明朱权)。 元代杂剧作家。名列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之首,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 “世界文化名人”。在现代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关汉卿是元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但在元代,于瓦舍勾栏搬演的杂剧属 “下里巴人”,作为 “杂剧班头” 的关汉卿,自然也就进不了正史的《文苑传》。他自称是 “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以风流自许,以青楼为乐,这在正统士大夫看来,分明是“堕入下流”,不可救药。然而,关汉卿并非来自社会下层,据钟嗣成《录鬼簿》: “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 既然能在皇家医院任 “院尹”,就不会是寻常人家。但元代太医院并无“院尹” 这一官名,于是有人怀疑这可能是关汉卿在金代的官职。据元末朱经 《青楼集序》,关汉卿是 “金之遗民”,入元后 “不屑仕进”,也就是说,关汉卿浪迹市井,是他忠于前朝的表现。不过,这只是推测之词。又据后来人记载,关汉卿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常常 “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是一个才气横溢、风流蕴藉的书会才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望江亭》、《蝴蝶梦》等十八种,而以 《窦娥冤》 最为著名。此剧通过善良无辜的窦娥被流氓和贪官送上断头台的悲剧,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这是一个关于 “社会正义” 的悲剧,一个普通的小人物,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伸,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这在当时和以后都具有典型的意义。只要社会还存在类似的冤案,它的悲剧力量就不会减弱。《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近代学者王国维甚至认为,即使将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