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善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兴善寺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南郊长安北路西侧。始建于晋武帝泰始至泰康年间(256―289年),隋文帝开皇年间(589年)扩建,并改名为大兴善寺。隋唐时代,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教经典和传授密宗。589―600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贽那崛多和达摩笈多等人先后来长安,翻译佛经59部278卷。公元716―720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先后在这里传授密宗教义,特别是不空和尚在这里翻译密宗经典500多部。大兴善寺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起源地,也是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寺内殿宇多毁于历代兵火。1955年曾做过大规模修葺。山门迎面是金刚大殿,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大殿正中有宋代雕刻的檀香木千手千眼菩萨像,清康熙年间西藏喇嘛给皇帝进贡的二十一度母像。东西两边龛台上站立的“四大金刚”,形状奇伟,显示出深受婆罗门教影响的密宗教派造型的独特风格。现为西安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